2021年的最后一天,“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在線上舉行。
“過去五年對于地產行業來說是高增長、高速發展的五年,可稱之為白金時代。如今,房企面臨巨大危機,企業面臨違約風險,項目面臨交付風險,供應商面臨支付風險,因為停工延期交付項目數量急劇增多。”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演講時表示。
從數據來看,2021年以來,中國恒大、華夏幸福、協信遠創、藍光發展、陽光100、花樣年、新力控股、當代置業、佳兆業、中國奧園等多家房企發生債務違約。與此同時,34城已售未交付項目達8.31億平,百強房企已售未交付近13億平,其中長沙、重慶、武漢、鄭州停工延期交付項目較多,上述四城均超200萬平等;供應商亦面臨交付風險:三棵樹、金螳螂、蒙娜麗莎、索菲亞、江山歐派、日立電梯等多家地產上下游供應商計提壞賬準備。
他認為,這種狀況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其中外因方面,包括需求透支(近5年累計成交74億平方米和63萬億元,占過去20年的41%和56%)、房價透支(過去20年房價只漲不跌,房價收入比攀升至8.9年,房價5年復合增長率7%)、支付力透支(按揭余額超38萬億,居民杠桿率飆升)、供應透支(70城廣義庫存達10億平,新房入住率低)、去杠桿執行層層加碼、政策疊加改變市場預期等;內因方面,包括過去5年房企過度的追逐規模快速擴張,過度追求銷售、融資、投資的快速加大,表內負債表外化等。
“總結為一句話即‘房地產過度的金融化,導致今天的危機’。”丁祖昱稱。
展望地產行業未來,丁祖昱認為,房企必須改變路徑依賴,青銅時代高負債、高周轉的運營模式不能持續,應堅持長期主義和誠信經營;同時,他給出了幾大長期預測:
1、行業從“白金時代”大踏步走進“青銅時代”,房地產仍將是壓艙石和支柱產業,但規模回到5年前,預計未來五年行業規模年均10.6億-12.7億平方米,較2011年-2015年增加0.6%-20.3%,較2016年-2020年下降16%-29%。
2、房企將長期聚焦25城市;25個城市主要分布于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東半島、海西城市群。
3、關注第二曲線賽道。其中,物業管理總規模2025年達到1.6萬億,年均增長5%左右;按全國總租賃人口每年10%增長,租金漲幅5%計算,2025年中國租賃住房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到2025年,養老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涉及房地產相關規模超3萬億元;二手房規模將保持,單邊代理等中介新模式呼之欲出;但未來五年商業壓力進一步顯現,全國重點城市平均空置率仍將走高至10%,辦公租金、出租率、資產價值進一步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