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據北京市規自委網站消息,北京市掛牌了2022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地塊。土地總面積約83公頃,總建筑規模約169萬平方米,將于2月中下旬集中成交。
此次供地,標志著全國重點城市新一年集中供地工作的開啟,相關規則值得房企和相關城市的關注。
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掛牌
北京2022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地塊涉及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經開區、大興、順義、石景山、豐臺、房山、朝陽等,總計18宗地。其中,共有6宗地設置了高標準方案評選環節,還有11宗地設置了“定高標準住宅建設+搖號”的競爭方式。
此外,2022年一批次供地中,有50%的項目設置了競現房銷售面積環節,特別是針對于周邊區域近年來供地數量較多的區域,可有效避免同一區域內商品房項目集中扎堆入市。同時。對于該類項目,已充分考慮房企開發成本,預留合理利潤空間,保證未來企業可打造一定品質的住宅。
根據出讓文件,本次掛牌出讓競買申請起始時間為2022年1月7日9:00時起,競買申請截止時間為2022年2月15日15:00時止;掛牌競價起始時間為2022年1月28日9:00時起,掛牌競價截止時間為2022年2月16日15:00時止。
對于此次土地供應,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此次北京供應的18宗土地,各土地普遍有各類約束條件,包括限地價和限房價政策、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設置高標準方案評選環節、競現房銷售面積、搖號等。此類約束,進一步體現了當前北京依然管控土地市場,落實穩地價的導向。另外,此次從拿地資格看,也依然有嚴審查,尤其是對于房企的拿地資金來源繼續有嚴格的審查,進一步促進房企拿地資金的合規。
嚴躍進認為,此次北京的土地交易市場,很大程度上對全國其他城市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第一、供地時間明顯前移,說明經歷了2021年的集中供地后,工作安排更加得當和沉穩。
第二、土地方面很強調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概念,這也是房企所需要關注的,即要關注當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相關政策動向。
第三、各類約束條件也說明,雖然當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大,但是原則性的條款不能變,類似違規資金不能進入土地市場。
后續其他城市也會啟動新一年的集中供地工作,北京此類工作值得學習。當然也要注意到,一些嚴厲的供地規則下,房企拿地意愿是否足夠強,這方面的潛在風險需要注意,畢竟房企資金狀況壓力比較大。從這個角度看,類似北京地塊價格超過30個億的,聯合競拍的可能性較大。
去年集中供地攬金破2萬億
2021年2月,自然資源部要求全國22個城市“兩集中”后,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廈門、合肥、濟南、武漢、成都、福州、鄭州、無錫、蘇州、沈陽、長春、寧波、青島、長沙等城市,開始實施住宅用地“兩集中”政策,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全年供地次數不超過3次。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1年集中供地期間,22城累計成交住宅用地2064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約2.44億平方米,累計完成出讓金超2萬億元。集中供地期間,土地市場冷熱交替,首批次激烈搶地;第二批次頗顯冷清,底價成交、流拍不斷在各地上演;經過政策調整,第三批次供地趨穩。
全年來看,保利、招商、中海等央企成為拿地主力軍;城投企業也在積極拿地,其中無錫、深圳、蘇州等城市城投企業拿地數量占比超70%。頗為活躍的民營企業則在2021年土地市場中消沉。
從目前土地成交金額排名看,上海、杭州、廣州拿下了前三強,分別是3142億元、3135億元、2446億元。北京總成交金額為19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