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間,近期股價陷入持續調整的貴州茅臺又迎來了重磅消息,但并非好消息,甚至稱不上“新聞”。
為什么這么說呢?一起來看。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貴州茅臺子公司高管曾祥彬于一個多月前不幸墜樓身亡。
曾祥彬系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其于2021年12月7日墜亡,年僅49歲。據悉,茅臺銷售公司為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的重要非全資子公司,貴州茅臺持股95%。至于其墜亡原因,有接近曾祥彬的知情人士透露,他的工作壓力太大了。
作為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在大眾眼中應該稱的上妥妥的成功人士,而茅臺酒又一向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銷售似乎也并沒有什么難度,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壓力從何而來呢?
銷售公司營收利潤增速連續下滑
通過貴州茅臺發布的年報發現,茅臺銷售公司的主要財務指標雖然在上漲,但是其2018-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連續兩年出現下滑,總資產由2020年底的787億元下滑至2021年6月底的599.8億元。
2017-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98億元、625億元、728億元、822億元;營業利潤分別為301億元、416億元、499億元、59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309億元、373億元、442億元。
從上述指標來看,2018-2020年,營收分別增長127億元、103億元、94億元,增速分別為25.5%、16.5%、12.9%;營業利潤分別增長115億元、83億元、92億元,增速分別為38.2%、19.9%、18.4%;凈利潤分別增長190億元、64億元、69億元,增速分別為37.9%、20.71%、18.5%。
這也意味著,該公司營收及凈利增速已經連續兩年下降。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銷售公司的員工特別是總經理,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前有渠道經理被判七年半
對此,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表示,“根本不愁賣的產品,難以理解!如果因為價格雙軌制導致的腐敗,就另當別論了!”
從歷史情況看,貴州茅臺酒銷售公司的經理屬于“高危”崗位。
2020年2月22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一渠道經理李某剛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2006年至2018年期間,李某剛利用職務之便,受賄上千萬元。
2020年7月,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張家齊,茅臺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明燦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審查調查。
而自2019年5月茅臺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袁仁國被通報“雙開”至今,茅臺集團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
“價格雙軌制”滋生權力尋租空間
所謂的價格雙軌制又是什么?為什么但斌會說如果因為價格雙軌制導致的“腐敗”就另當別論呢?
據悉,價格雙軌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國出現的,它是同種商品國家統一定價和市場調節價并存的價格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糧食價格及生產資料價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董登新認為,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特殊產物,在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時代,它曾產生過積極作用,但由于“價格雙軌制”產生的差價暴利,滋生了權力尋租空間,也就產生了“官倒”“倒爺”腐敗現象。
而由于歷史原因,貴州茅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沿襲了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時代的計劃配售、憑票供應模式:經銷商按計劃分配,定量供應,計劃指導定價。
這就導致貴州茅臺在生產環節“暴利”的前提下,經銷商在整個流通環節也是十分“暴利”的。進而催生了一套非常固化的經銷商“套利”模式:假設經銷商從貴州茅臺提貨10噸,只需要出貨5噸便可以收回成本,剩下的5噸囤貨待漲,成本就此鎖定,剩下的全部是利潤。
董登新表示,時至今天,貴州茅臺卻一直沿襲著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下的“價格雙軌制”模式來定價和銷售,人為主觀制造“饑餓營銷”的市場環境與氛圍,讓消費者在正常價格下很難買到茅臺酒,但茅臺經銷商囤貨惜售、黃牛黨炒貨、串貨與假貨等各種亂象頻發。
北交大教授抨擊貴州茅臺:控價“新政” 腐敗是必然結果
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阮加的觀點與董登新不謀而合。
去年7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阮加在一篇《貴州茅臺,憑一己之力否定市場經濟》的文章中直言不諱,稱茅臺的控價“新政”,是在制造經銷商暴利,茅臺憑一己之力否定市場經濟的結果必然是:高價、尋租與貪腐。
文章中指出,飛天茅臺的批零差價超過2000元,按照6000萬瓶計算,經銷商渠道的利潤是1200億。也就是說,控價讓管理者掌握了價值1200億尋租的權力。
文章最后,作者表示,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的中國經濟體應該有自己的酒類奢侈品牌。“市場經濟給茅臺提出的問題是,如果供給有限,就不能限價。如果要讓更多的人能夠消費茅臺酒,需要在市場決定價格的同時,擴大產量,滿足人民群眾提高消費水平后的需求。”
新帥丁雄軍提出價格體系改革
當然了,這是過去的茅臺,剛迎來新帥的茅臺對此并未無動于衷。
2021年9月24日,丁雄軍新任貴州茅臺董事長,并提出要在改革方面推進現代化管理改革、資產管理改革、營銷體制和價格體系改革。
對此,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向紅星資本局分析稱,貴州茅臺整個企業的銷售規模在高速增長,但是銷售公司主要財務指標增速卻在下滑,
“所以貴州茅臺要推進銷售渠道的改革,要用市場的方法管控價格,重新捋順廠方和商家之間的關系,增強茅臺銷售公司對市場的掌控能力,從而獲取更強的溢價能力,提高利潤水平。”
此外,在蔡學飛看來,雖然飛天茅臺一瓶難求,但是對于其他系列酒以及銷售體系等方面,茅臺一直要求很高,并且提出了很多改革的舉措。
這或是身為銷售公司總經理的曾祥彬壓力的主要來源。
股價持續調整,市場不改看好預期
回看A股市場表現,去年12月27日至今,茅臺股價累計跌幅達14.91%,市場蒸發近7000億元。截止今日收盤,貴州茅臺跌0.55%,報1867元/股。但這并不妨礙市場對其的看好,數據顯示,1月14日貴州茅臺獲滬股通凈買入2.76億元,為連續3日凈買入,合計凈買入6.45億元。
東興證券研報稱,2022 年量價可期。直到 2021Q4 茅臺酒的供應量才有所加大,所以判斷 2021年整體銷售量增量并不明顯,考慮到茅臺基酒存放周期,綜合 2016-2017 年的實際產量,我們認為 2022 年茅臺酒有較大放量空間。從價格來看,據酒說報道,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茅臺新珍品零售指導價由 4499 元上調至 4599 元,陳年酒 15 由 4999 元上調至 5999 元,非標產品在 2022 年提價趨勢明顯,噸酒價有繼續提升的趨勢。
改革紅利有望持續釋放。新董事長上臺后,公司開箱令 政策全部取消,各級商貿配送均可直接箱式配送,原開箱紙板及貨品規格憑證仍需要上交至指定地點進行核銷。這個做法給市場很強的改革信心。雖然經銷商春節備貨仍按照 969 元打款,但是我們認為 2022 年公司量價都有上升空間,業績有進一步釋放的可能,看好茅臺 2022 年在量價兩端的增長對業績的貢獻,以及系列酒繼續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業績彈性。
公司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看好公司業績長期穩定增長能力,2022 年公司將進入業績釋放期,預計公司 2022 年凈利潤分別為 622.2 億元,對應 EPS 為49.53 元。當前股價對應 PE 值分別為 41 倍。給予“強烈推薦”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