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電子(300479.SZ)預計2021年業績大幅虧損,而近期市場對數字貨幣經濟概念的“熱炒”推動該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該公司的數字貨幣業務對其業績的貢獻微乎其微。
業績虧損 股價卻大漲
1月24日晚間,神思電子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預報,預計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4億元至-1.8億元之間,扣非后凈利潤在-1.48億元至-1.88億元之間。同期神思電子的營業收入為3.6億元至3.8億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神思電子在公告中表示,首先,報告期內,部分關鍵元器件供應緊張導致部分產品發貨不及時,對收入造成不利影響;低毛利率產品銷售額占比較上年增加,導致該公司綜合毛利率較上年下降。
其次,報告期內,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研發費用較上年增長;該公司加大市場拓展投入,銷售費用支出較上年增長。另外,結合資產運行情況、實際經營情況及行業政策變化初步測試,神思電子2021年預計計提減值損失約1.12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與業績大幅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神思電子的股價最近上漲了不少,從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25日,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90%,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4.62%。
數字貨幣業務還未撐起公司業績
神思電子在其半年報中披露,該公司依據“從身份識別到智能認知,從行業深耕到行業貫通”的升級戰略,以行業實名制、行業信息化、人工智能云服務為主要服務方向,以向行業用戶提供身份認證、行業深耕與人工智能三個梯次的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主要服務于金融、公安、鐵路、醫療、政務等行業客戶,服務于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建設。
2020年,該公司有33.23%的收入來自身份認證產品,11.1%的收入來自金融行業產品,12.78%的收入來自安防行業產品,15.43%的收入來自醫療行業產品,26.39%的收入來自人工智能產品,1.08%的收入來自其他。
神思電子2015年登陸A股市場,從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01億元、0.09億元和-0.13億元,三年業績不升反降。同期該公司的扣非前凈利潤分別為0.1億元、0.2億元和0.07億元。
扣非后凈利潤已經開始虧損,而扣非前凈利潤還艱難維持盈利,這要歸功于該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2018年神思電子獲得政府補助1238.12萬元,2019年為1577.89萬元,2020年為2741.79萬元,2021年12月神思電子收到政府補助927.2萬元。
由此可見,神思電子這幾年的凈利潤對政府補助依賴嚴重。該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原因就是其高新技術企業的屬性,也就是該公司在數字經濟方面的業務。
我國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2020年我國GDP為101.6萬億,按每年6%的增長率估算,到2025年我國GDP比重將達到136萬億,數字經濟產值有望達到13.6萬億。
近期,神思電子股價的大幅上漲就是與其數字貨幣業務有關。作為數字經濟中的重要產物,數字貨幣板塊成為了市場資金追逐的焦點。受數字人民幣APP上線、數字人民幣將在北京冬奧會應用等利好共振,板塊內個股紛紛逆勢走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業務對神思電子的業績貢獻微乎其微。該公司于1月5日發布公告表示,其數字人民幣相關業務為創新型業務,將逐步展開,尚不能準確預測該項業務的成長性與收入規模。截至目前,該公司僅產生少量與數字人民幣相關的業務收入,對業績影響較小。
另外,神思電子從2021年中報中才開始提及數字貨幣業務,其數字貨幣業務隸屬公司第二大營收分支行業深耕業務,具體包括,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具備數字貨幣支付功能的共享單車智能鎖、自動售貨機支付模塊已經開始進入市場。但從其表述內容可以看出,該公司的數字人民幣相關業務尚未對業績有實質提升。
由此可見,神思電子的這一波股價上漲并沒有實質業績支撐,數字貨幣業務未來能否對該公司的業績產生重大貢獻?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力度至關重要。
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的研發費用為4012萬元,同比增加了2.4%。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5665萬元、5901萬元和5532萬元,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3.97%、12.54%和14.73%。
(責任編輯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