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大跌后,今天上午A股市場一度出現一定反彈,但此后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又翻綠,市場總體表現依舊疲弱。
新能源賽道再次走強,成為上午市場主要熱點之一。此外,雖仍有一些業績預告“地雷”出現,但相關股價沖擊已有減弱跡象。
不過,一些前期熱門股和次新股繼續殺跌,多只相關股票連續跌停,市場炒作部分熱門股的氛圍明顯減弱。
A股疲弱延續 新能源賽道走強
在昨日大跌后,今天上午A股市場一度出現一定反彈,但此后又縮窄漲幅,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甚至又翻綠。
行業板塊方面,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電力設備、汽車、鋼鐵、建筑裝飾、環保、公用事業等板塊漲幅居前,社會服務、醫藥生物等板塊領跌。
概念板塊方面,數字貨幣等繼續領跌。超導、特高壓、風能等板塊領漲。
新能源賽道整體走強,多只龍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隆基股份等均漲幅明顯。
大市值公司表現方面,連續多日低迷的山西汾酒突現大漲,盤中漲幅超過6%。
山西汾酒昨晚發布的2021 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 2021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52.34 億元-55.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55億元-24.63億元,同比增長70%-80%。
不過山西汾酒的大漲并未帶動整個白酒板塊表現,上午貴州茅臺、五糧液等白酒龍頭表現整體低迷。
在昨日大幅凈賣出后,上午北向資金重拾凈買入,半天凈買入金額超過20億元。
業績預告披露加速 業績“地雷”沖擊有所減弱
近日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業績預告進入密集披露期,近幾日每天披露年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以日增百家以上的速度增加。
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兩市對2021年年報業績做出預告的公司數量已經超過1200家,單是昨晚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數量就超過160家。
進一步的統計數據顯示,若按照預告凈利潤下限來計,上述逾160家公司中,實現盈利的公司約130家,占比接近八成,另有約35家公司出現虧損,占比略超兩成。
記者發現,上述35家可能虧損的公司中,若按照預告凈利潤下限來計,有24家公司虧損額預計超過1億元,其中8家公司虧損額預計超過10億元。
這里面以專網通信暴雷的ST凱樂預虧金額最多。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 2021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 億元到-87 億元。
ST凱樂稱,公司涉及的專網通信業務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計提減值 55 億元左右;子公司上海凡卓因專網業務停滯、移動智能終端業務大幅收縮,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無法預期未來經營情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5 億元左右;此外,為子公司提供擔保,計提預計負債 12 億元左右。
此外,豬周期也造成一些公司業績大幅滑坡,這一影響在很多養豬上市公司的業績上都得到體現。
比如昨晚天邦股份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 2021 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5 億元–40 億元。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天邦股份稱, 2021年業績同比大幅下降出現深度虧損主要來自生豬養殖業務。公司稱,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并出現過剩,生豬價格在2021年整體呈現快速下降趨勢。2021年公司生豬銷售頭數同比增長39%,但商品肥豬銷售均價卻同比下降了64%。公司生豬產能雖然有所增加,但受到疫情擾動未能滿負荷均衡生產,加上上半年外購母豬、仔豬的影響,整體銷售成本同比降幅較小。公司為了生豬產業長遠發展,下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加速淘汰更新低效母豬、弱豬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期虧損,豬場精準通風,噴淋,除臭等舒適度專項技改、整合提升育種優勢、加速養殖屠宰深加工一體化轉型等舉措尚未能在當期產生效果。公司根據會計準則有關規定和要求,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初步計提跌價準備約8億元。
此外,粵電力A、天澤信息、華東重機、南都電源、廣深鐵路、ST沈機等公司預虧金額也較大。
受到上述業績預虧消息影響,包括天澤信息、華東重機、南都電源、廣深鐵路在內的上述多數股票上午盤中走低,ST凱樂、ST沈機今天上午更是封住一字跌停。不過,相較于之前兩天,沖擊已有所減弱,粵電力A等股票甚至在低開后逆勢翻紅。
多只前期熱門股和次新股連續跌停
在市場小幅反彈之際,多只前期熱門股和次新股仍連續跌停,包括蘭州銀行、塞力醫療、萬里股份、吉視傳媒等,炒作資金呈撤退之勢。
截至今天上午,蘭州銀行、塞力醫療、吉視傳媒已經是連續第3個交易日跌停,萬里股份是連續第2個交易日跌停。
稅務總局:今天下午有關地區稅務部門將曝光5起涉稅違法案件
1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運在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稅務部門切實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和曝光了一批重大偷逃稅案件。今天下午,有關地區稅務部門還將曝光5起涉稅違法案件,持續發揮震懾和警示作用。
黃運介紹,在打擊涉稅違法方面,稅務部門今年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是進一步強化精準性監管。建立健全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行納稅人動態信用等級分類和智能化風險監管。依托稅收大數據,聚焦高風險行業、領域和納稅人,深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稽查并適當提高抽查比例,積極開展部門聯合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二是進一步強化常態化打擊。著力落實好稅務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六部門聯合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工作機制,常態高效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特別是對團伙化、暴力式虛開發票等嚴重涉稅違法行為,對騙取稅費優惠和在逐步推開電子發票中的涉稅違法犯罪行為,一律嚴查嚴辦。
三是進一步強化典型性曝光。對查處的部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涉稅違法案件,持續加大公開曝光和聯合懲戒力度,力求達到查處一案、震懾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