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銅峰電子(600237)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00萬元到5300萬元,同比增加443.67%到570.11%;預計2021年度扣非后凈利潤為3600萬元到4600萬元,同比增加318.69%到379.43%。
公告顯示,本期業績預增主要由于主營業務影響所致。2021年度,銅峰電子下游市場需求增加,主導產品價格上漲,公司銷售收入增長。同時,公司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并加強內部管理,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增強。
銅峰電子所處行業為電子元件制造行業,主營業務為薄膜電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用于電力機車、家用電器、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領域。
據了解,電容薄膜產業經過2012年的高峰建設后,整體行業處于供給過剩,實際產能富裕約10%左右,企業間競爭激烈,近幾年行業內幾乎沒有擴產。目前,全球現有產能55條,按照7微米規格計算產能17萬噸,其中中國有38條產線,產能12萬噸。傳統行業家電、電網、電機及照明燈市場用膜基本穩定在10-11萬噸。
現如今,電容薄膜行業的供需關系,正在從原來的產能過剩,轉變成供不應求。
證券時報·e公司了解到,隨著薄膜電容器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領域應用增長,下游行業訂單數倍于產能的盛況正在出現,低迷多年的上游電容薄膜企業也被成功帶火,特別是可以量產應用于新能源車領域的超薄電容薄膜企業。
華鑫證券研報顯示,自2019年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特別是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對薄膜電容器需求大幅度增加。2020年底實現產品供需平衡。2021年世界需求量約為12萬噸(7微米當量21萬噸),產能缺口約23%。由于2021年幾乎沒有增量供給,可預計電容薄膜的供需缺口將持續擴大。同時,西南證券研報指出,超薄電容薄膜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擴產周期長達2—3年,2023年才會有新產能投放,預計超薄電容薄膜供需缺口將持續拉大,3微米及以下超薄薄膜價格看漲。
據西南證券預測,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儲能未來將成為薄膜電容器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2020年,以上幾個新興市場薄膜電容器市場空間合計30.4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15.0億元,CAGR約30.5%。
在國內,銅峰電子、大東南和東材科技,是國內少數可以量產超薄電容薄膜的上市企業。近段時間起來,上述公司也受到機構密切關注和調研。
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大東南指出,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持續加大投入,帶動來整個新能源行業的高速發展,新能源行業用膜量迅速攀升。而新能源產業光伏,風能,汽車用膜主要集中在2-4微米之間,相對于普通6-8微米產品來說同一時間段產能縮減一半以上,總產量下降明顯,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