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許多風波之后,瑞幸咖啡迎來了關鍵節點。在這背后,國內咖啡市場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大鉦資本成控股股東,IDG資本入場
北京時間1月27日深夜,大鉦資本宣布其牽頭的買方團完成了對瑞幸咖啡部分股東股權的收購,買方團其他成員包括IDG資本和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瑞幸咖啡董事會及公司聯合臨時清算人經評估,認為該交易符合公司的最佳長遠利益,并已批準了該交易。
在市場看來,瑞幸咖啡的早期財務投資者大鉦資本正式成為其實際控制人,而從股份關系上來看,陸正耀及其相關方(瑞幸前管理層)已徹底撤出。有分析人士表示,歷時一年多的瑞幸咖啡各項債務重組可以說迎來重大進展。隨著IDG和Ares SSG的入局,陸正耀等原管理層的股權完成清算,徹底出局瑞幸股權爭奪戰,也顯示新投資方看好瑞幸在中國咖啡市場長期的發展前景。
在2020年發生財務造假事件后,瑞幸咖啡從神壇跌落,并從美股退市。隨后的一年多里,公司重新融資,維持業務穩定并完成優化升級。目前來看,瑞幸的各項改革措施也初現成果。瑞幸咖啡在去年12月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當季營收同比翻倍至23.5億元人民幣,凈虧損大幅減少98.6%至2350萬元,門店總數和城市覆蓋均超越星巴克。此前,瑞幸咖啡也就股東集體訴訟達成1.75億美元的和解協議。
2020年6月,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停牌退市,在粉單市場交易時,開盤價為0.98美元。當地時間27日,瑞幸在美股粉單最高上漲近15%,股價在9美元附近。
咖啡市場競爭激烈
市場數據顯示,大鉦資本是瑞幸咖啡最早的投資人,在瑞幸咖啡的A輪和B輪融資中都為領投方,在瑞幸咖啡IPO前共投資了1.8億美元。2021年4月,當資本市場面向瑞幸還大門緊閉時,大鉦資本就投資2.4億美元認購了瑞幸的高級優先股。可以看出,作為瑞幸的長期股東,即便是在瑞幸遭遇造假風波后,大鉦資本對公司業務本身的看好似乎沒有動搖過。
由于資本繼續看好中國咖啡市場,在財務造假丑聞爆出后估值處于極低區間的瑞幸,曾經成為各路資本爭奪的熱門標的。例如,此前市場曾傳出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控制下的投資公司意圖從中金、巴克萊和摩根士丹利等陸正耀債權方手中打包收購債權,進而曲線入股瑞幸咖啡。
所以,瑞幸的復活之路,似乎也離不開國內咖啡市場的“硝煙四起”。除了星巴克和瑞幸,近兩年來,不少新的咖啡品牌走進市場,獲得消費者青睞,不少咖啡品牌也突出重圍,而且發展速度“非常快”。最具代表性的的Manner曾在半年時間內融了4輪,估值已達180億元;兩年半融了5輪的時萃,估值達50億元。而且,這些新品牌背后除了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等知名機構外,字節跳動、騰訊等產業資本也多次出手。
市場數據顯示,國內2021年咖啡領域投資案例共21起,總金額接近60億元,是此前兩年的總和,咖啡“戰爭”已經硝煙四起。另外,據企查查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的三年間,咖啡賽道共計發生融資79起,共獲得融資147億元。
只是,咖啡市場的激烈競爭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瑞幸帶來壓力。如今,連鎖便利店品牌也都在加碼咖啡,連麥當勞、肯德基等也已早早布局。此前,麥咖啡表示,未來3年將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咖啡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