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10日訊(記者 王金瑞)近期,兩家民營銀行宣布將停辦柜面和ATM現金業務。北京中關村銀行將于2022年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網點柜面和ATM機自助渠道。遼寧振興銀行將于2022年3月1日起停辦柜面現金存取款、零錢兌換、殘損幣兌換、自助設備存取款等現金業務。
具體來看,2022年1月28日,北京中關村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備,該行將于2022年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網點柜面和該行ATM機自助渠道。2022年4月1日起,客戶可通過該行手機APP、營業網點辦理除現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類業務;確需現金服務的,客戶可通過該行轉賬至其他銀行辦理,該行免收轉賬手續費。
更早之前,2022年1月7日,遼寧振興銀行發布停辦柜面和ATM現金業務的公告顯示,經主管人民銀行批復,將于2022年3月1日起停辦柜面現金存取款、零錢兌換、殘損幣兌換、自助設備存取款等現金業務。如持有該行借記卡的客戶,可繼續在帶有“銀聯”標識的其他銀行 ATM 辦理現金取款業務。
關于停辦現金收付業務的原因,北京中關村銀行表示,隨著該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大線上業務發展力度,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遼寧振興銀行則稱:“為集中資源提升電子銀行的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p>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中關村銀行是北京市首家獲批籌建的民營銀行,注冊資本40億元,于2017年6月獲批開業;遼寧振興銀行則是遼寧省首家民營銀行,注冊資本20億元,于2017年9月注冊成立。
針對兩家民營銀行宣布將停辦現金收付業務的情況,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更多是個別銀行現象,主要是部分民營銀行本身網點少相關現金收付業務占比小,同時,隨著銀行數字化發展迅速,很多業務轉到了線上,少數銀行可能出于壓縮運營成本,希望壓縮這類業務。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這并不奇怪,有一些民營銀行本來就不提供現金業務,比如互聯網銀行。據了解,截至目前,19家已開業運營的民營銀行中,僅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和億聯銀行4家銀行獲得可以異地展業的互聯網資質,而其余民營銀行則歸屬于地方監管部門管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銀行在審批的時候,實際上是兩類銀行,兩類銀行的業務范圍和資質略有區別,一類是有線下網點,也可以說是線上線下結合的一類;另外有四家,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這四家銀行沒有線下網點,業務范圍是全國性的。
值得關注的是,是否還會有別的銀行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呢?董希淼表示,可能會有更多的民營銀行退出現金業務,但是整個銀行業不會,現金業務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以及銀行的服務能力、服務條件、成本,只要經過金融管理部門批準同意就沒問題,整體上現金業務還會長期存在。
“如果少數民營銀行未來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對于國內4000多家銀行服務來說,整體影響很有限,但對日常有現金收付的客戶是個擠出。”周茂華表示,從銀行體系服務及市場需求看,現金收付業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有存在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