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甜甜”到“牛夫人”,CRO龍頭藥明康德只用了三個月時間。2021年是醫藥股集體熄火的一年,藥明康德自2021年年初達到188.28元/股的歷史新高后,便開啟了震蕩行情,雖未再創新高但在醫藥板塊大幅下挫的情況下,藥明康德仍算是一股清流,但這個趨勢在2021年底戛然而止。隨著行業新政的出臺和機構大規模出逃,藥明康德迎接高空跳水,股價持續下挫,自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14日收盤,短短三個月時間股價下跌42.14%,市值縮水超1800億。
股價下跌的同時,藥明康德的業績卻屢創新高。據其最新發布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其2021年營收增速創上市以來新高,公司預計2021年年度營業收入與2020年年度相比,增加人民幣62.83億元到人民幣63.66億元,同比增長38.0%到38.5%。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人民幣20.13億元到人民幣20.72億元,同比增長68.0%到70.0%。
作為CXO板塊的頭部企業,藥明康德近年來獲得了眾多機構青睞。2018年末,共有250只基金持有藥明康德的股票,到去年二季度末,持有藥明康德的基金增長至1799只,其中就包括當季跑步入場的劉彥春,以及長期持有藥明康德的葛蘭。但是,機構的心卻像海底針一樣猜不透,2021年12月中旬至今,藥明康德已經被機構累計凈賣出達32.64億元。除了重倉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之外,華夏上證(持倉1750.81萬股)、工銀瑞信前沿醫療(持倉1700.01萬股)、銀華富裕主題(持倉1500.01萬股)也均存在賣出可能性。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僅剩659只基金重倉藥明康德。
績優的藥明康德為何被資本拋棄,首先是其海外收入占比高,而海外業務時刻都受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2021年中報顯示,藥明康德境外客戶貢獻了76.26%的收入。業績數據的持續向好說明海外藥企的代工需求穩定,但這也讓藥明康德更容易受“黑名單”“實體清單”的影響,每當有相關消息傳出,都讓投資者“恐慌性撤退”。
2022年2月8日,美國將藥明生物列入“未經驗證清單”,藥明康德受波及被牢牢焊在了跌停板上。雖然藥明康德發布了一則澄清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均未被美國商務部列入“未經證實名單”;公司目前的各項生產經營情況正常,藥明生物為獨立上市公司,藥明康德不持有藥明生物任何股份。但投資者并不買賬,2月8日至2月11日收盤,藥明康德累計下跌超20%。
高占比的投資收入同樣影響藥明康德的股價,天眼查信息顯示,藥明康德對外投資基金有9家,公開的投資事件達76起,投資范圍覆蓋創新療法、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和診斷、醫療大數據和AI、供應鏈和大健康方向。2021年三季報披露,藥明康德投資收益高達13.74億元,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5.62億元。
2021年7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一則“關于公開征求《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根據新政的內容,藥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以解決患者的需求為第一要旨,且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消息發出當日,藥明康德大跌7.71%。隨著新政的出臺,擁擠的藥物研發賽道將會出清,加上醫藥新股陷入上市折戟、開盤破發的怪圈,藥明康德的投資回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在機構和散戶之外,藥明康德的高管及大股東也是“騷操作”不斷。2021年6月,藥明康德因股東違規減持近29億,收到上交所監管函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1年10月9日公告顯示,藥明康德包括副董事長在內的6位高管,在2021年8月13日-9月30日期間累計減持30.68萬股,套現4466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