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誠達藥業回復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其中對于公司與輝瑞有關新冠藥合作的事項進行了說明,稱并未與輝瑞展開新冠藥的合作。
(圖源:公告)
2月21日,誠達藥業盤中一度跌超16%至98.01元,市值一度跌破100億元。截至收盤,股價報收107.10元/股,跌幅為8.85%。
股價猛漲蹭上“輝瑞概念股”?
近期,只要與新冠藥蹭上熱點的企業,幾乎都開啟了漲停之路,說到底似乎都與“輝瑞”有關,比如此前的精華制藥、森萱醫藥等等,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中蹭上了“輝瑞”這個“概念股”。
1月25日,一條投資者互動平臺的問題,為后續誠達藥業股價的飛升埋下了“伏筆”。當日,有投資者提問誠達藥業是否生產新冠藥的中間體,后公司在投資者平臺回復,輝瑞作為公司產品的終端客戶,為其定制研發醫藥中間體,包括PF-07304814中間體等。
此時,公司股價還是在80元/股左右徘徊,并未出現漲幅甚至還開始走跌,到2月11日更是跌至上市以來的最低點62.7元/股。
而后在互動平臺上,經常有投資者詢問誠達藥業是否為輝瑞等國際大型制藥公司提供新冠藥物的中間體,并詢問訂單情況。但公司并未具體回答相關的訂單情況。此后,其多條回復也均與新冠藥相關,并有“公司向葛蘭素史克提供醫藥中間體,目前暫未有新冠藥物的合作”等回復。
而緊跟著2月14日的5個交易日,其股價從62.7元/股觸底反彈,一度上升至118.45元/股,漲幅達到47.06%,幾乎翻倍。并在2月14日至17日股價連收3個“20cm”漲停,短短4天累計漲幅達到85%,市值擴張約52億元。
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20cm”漲停,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其就新冠特效藥中間體上的供應商身份、產品信息、市場競爭格局、公司經營情況進行說明,同時就“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等問題進行說明。
(圖源:關注函截圖)
2月21日,在誠達藥業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中,其再次強調,目前沒有與輝瑞開展關于Paxlovid相關中間體的合作,并進一步披露了公司供給輝瑞的PF-07304814中間體NP1105產品的訂單情況,2020年和2021年1月~6月,該產品的銷售收入為226.43萬元、225.8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61%,1.16%。在2021年7月后,誠達藥業就再未接到輝瑞在該產品上的新訂單。
但需要注意的是,輝瑞已于今年2月終止PF-07304814全球臨床開發,但這一重要信息卻一直未被誠達藥業及時回復和披露。
對此,誠達藥業的解釋則是,2022年1月,公司與輝瑞授權的原料藥廠溝通過PF-07304814的臨床進展,但其未更新反饋相關信息給公司。直至有媒體報道顯示后,公司通過公開渠道查詢到輝瑞PF-07304814的相關臨床進展,得知輝瑞公司在其官網于2022年2月8日更新該產品的臨床進展時,顯示該產品狀態為終止。
于是,鑒于誠達藥業與輝瑞原料藥工廠的訂單已經完成了交付,2021年7月至今,未有新訂單及在手訂單,同時公司與客戶合作的訂單合同,也未達到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合同的披露標準,因此公司就輝瑞終止了PF-07304814的全球臨床開發計劃無法定信息披露義務。
營收單一
研發能力存疑
公開資料顯示,誠達藥業主要致力于為跨國制藥企業及醫藥研發機構提供關鍵醫藥中間體CDMO服務,并從事左旋肉堿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服務的終端定制客戶包括Incyte、Helsinn、禮來/Evonik、Gilead、GSK等跨國制藥企業。左旋肉堿系列產品方面,公司是全球左旋肉堿系列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產品出口全球30多個國家。
根據招股書數據,2018年至2020年其主營業務構成中,醫藥中間體和左旋肉堿產品收入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2.65%、93.03%、94.97%。也就是說,醫藥中間體和左旋肉堿產品幾乎成為了誠達藥業營收的主要來源。
(圖源:招股書數據)
雖然致力于CDMO服務,但如今國內的市場份額幾乎已經被藥明康德、凱萊英這樣的龍頭企業蠶食,除此之外還面臨像博騰股份、九州藥業、諾泰生物這樣的競爭強敵,留給誠達藥業的市場份額幾乎是少之又少。
根據招股書數據,目前藥明康德與凱萊英幾乎占據了國內CDMO約34%的市場份額,而博騰股份、九州藥業、諾泰生物分別占領的市場份額為8.2%、5.22%、1.66%,此時,誠達藥業則僅僅占據0.8%的市場份額。如此巨大的懸殊,可見誠達藥業面臨不小的壓力。
此外,誠達藥業的研發團隊相比行業其他賽道的同行,也是相差甚遠。根據數據,其在2018年至2020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948.67萬元、1210.82萬元、1898.44萬元,相比同行業動輒幾個億的投入,也是相形見絀。
與此同時,研發能力作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誠達藥業光在研發人數上也落后不少。根據招股書數據,其研發團隊的人數僅為66人。
對此,誠達藥業也坦言,公司在企業規模、研發實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與行業領先的CDMO企業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時,公司資金實力相對較弱,提高裝備水平、加大研發投入、引進人才等戰略實施受到大規模資金投入的約束。
記者就目前公司股價是否存在蹭熱點以及相關業務問題向企業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