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文旅消費、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成為近期地方兩會中備受關注的熱詞,文旅產業在2022年的發展走向備受期待。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拈花灣文旅立足國民對文旅產品的實際需求,堅持長期主義發展戰略,構建了新型文旅生態,實現了打造精品項目、帶動區域發展以及自身穩健增長的多維雙贏。
堅守長期主義 拈花灣文旅實現多維雙贏
全國人大代表、拈花灣文旅董事長吳國平認為,長期主義賦予產品靈魂,“拈花灣文旅沉淀了頂級的文化解讀與產品轉換的能力”。
對于拈花灣文旅來說,能否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上的多重價值的增長,是評價一個項目的根本標尺。
縱觀拈花灣文旅在運營項目,均達成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提升市民文化自豪感的良好預期。比如靈山勝境、拈花灣·禪意小鎮兩大景區,拉動當地就業10000余人,帶動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年游客量1000余萬人次。尼山圣境在2018年開園首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拉動2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了1000多戶居民脫貧致富。
堅守長期主義戰略的拈花灣文旅,自身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旗下運營項目累計游客接待量超1億人次,近三年累計為數十個文旅項目提供服務,2022年新簽約無錫、南京、伊犁、臺州、淄博等。
另據資料顯示,2021年的第一季度經營中,拈花灣文旅對外輕資產輸出業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收入占比快速提升。第二季度拈花灣景區業務明顯向好發展,第三季度,拈花灣文旅的資產負債率低于50%,整體風險較低,公司業績指標持續向好。2021年全年實現營收總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44.5%,實現凈利潤7370萬,景區開發類業務簽約13.43億元,同比增長達120%。
2022年將是拈花灣文旅“二次創業”的新起點,拈花灣文旅將秉承穩中有進的總體思路,著重布局核心城市圈,重點突破“中小微”拈花灣項目,打造全新爆款產品;加速落地“文旅+ ”。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加強精益化管理,助力景區提高效率、激發活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提振文旅消費 拈花灣文旅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穩定器”作用,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提振文旅消費信心成為穩增長的重要一環。近日,在地方政府接連召開的兩會中,對本地文旅產業的規劃部署都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點。
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為2022年的文旅產業吹來一陣暖風。歷經多年發展,文旅行業誕生過不少標桿作品,但“泯然眾人”甚至被淘汰的企業也并不鮮見,鑒于文旅行業本身的特殊性,“難”逐漸成為從業人士的共識。
難,并不意味著放棄或者敷衍。事實上,深耕行業30年,拈花灣文旅一直以探索者和創新者的姿態,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文旅項目就是慢的,可持續的,所以我們要順應規律去做事情,千萬別想著這是個一趟子買賣,千萬別抱著回報周期太慢的心思而去隨便應付,我覺得這些都是誤區。”拈花灣文旅聯席總經理陳琪說道。
從思想和戰略上就有“誤區”意識的拈花灣文旅,堅持植根中國傳統文化,持續聚焦文化創新,積極推動企業自身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實踐和沉淀,拈花灣文旅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闡釋和轉化,通過“文旅+”的生態模式,逐漸成長為一個在不同地域打造獨特文化景區的實力派選手,拈花灣·禪意小鎮、南京金陵小城、無錫靈山勝境、曲阜尼山圣境、漢中興漢勝境等代表項目在業內有口皆碑。
關鍵詞: 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