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復雜環境下,作為纖維素長絲全球龍頭、氨綸的第一梯隊企業,新鄉化纖保持了業績增長態勢。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建議促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加快紡織原料保障。邵長金認為,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健康的重視,未來纖維素長絲將迎來更大市場需求空間。
建議促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纖維消費總量約300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為22.4公斤,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同時,國內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6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過10%速度快速增長。
“因體制機制、回收體系、分揀方式、技術和標準等原因,再生原料以PET瓶片和工業廢料為主,來自城鄉居民舊衣織物數量較少,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總體效率偏低。”邵長金認為,隨著全球時尚產業2030年前實現再生材料替代目標,未來再生原材料需求量會快速增長,迫切需要提高我國廢舊紡織品資源化利用比率。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建議促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牽動紡織行業。邵長金介紹,化學纖維中,以石油為基礎原料的合成纖維約占91%,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給化學纖維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一定風險。雖然近兩年國內大型民營化纖企業實現了“從原油煉化到化纖紡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是全球原油市場和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我國紡織產業原料端的不可控風險。
邵長金認為,對石油資源的高度依賴不利于紡織產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棉花產業集中度過高,極端天氣、交通運輸壓力、政策傾斜等也可能影響到紡織原料保障,容易形成農產品和基礎工業品對單一地區的過渡依賴。因此,邵長金建議加強紡織產業原料保障,維護產業安全穩定。
主營紡織原料產品面臨需求增量
受益于主營產品價格上行,新鄉化纖2021年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作為纖維素長絲全球龍頭、氨綸的第一梯隊企業,邵長金判斷2022年行業市場形勢時表示,2022年全球宏觀環境及大宗商品所面臨的環境仍錯綜復雜。疫情對全球及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將減弱,海外的供給端將出現恢復。
日前,新鄉化纖獲批成為河南首家RCEP經核準出口商,為出口貿易帶來了便利。邵長金介紹,新鄉化纖是經過近30年的國際貿易,憑著高品質的產品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合作伙伴遍布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土耳其、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纖維素長絲出口量占國內同行業45%,2021年公司實現出口創匯3.08億美元,創公司歷史新高。2015年,公司成為新鄉市首家通過AEO高級認證的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向歐洲穩定、連續出口氨綸的企業,充分嘗到了國際快速通關“通行證”的甜頭。
邵長金表示,公司成為河南首家RCEP經核準出口商的企業,將可憑自行出具的原產地聲明在相關締約方享惠通關,能夠更加靈活地計劃安排貨物生產和出口,非常高效便捷。他還認為,RCEP的簽訂及關稅的變化,利好中國氨綸往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區滲透。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邊際減弱,海外對于防疫物資及運動面料用氨綸的需求也依然可觀。
而對于公司另一主營產品纖維素長絲,邵長金認為,纖維素長絲主要原材料來源于棉、木材、竹子等天然纖維,自然儲備量很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纖維具有吸濕透氣、容易染色、抗靜電、可自然降解、易于紡織加工等特點,與棉的性質極為類似,但使用性能方面優于棉,被稱纖維中的“貴族產品”,廣泛應用于服裝、服飾、家紡、制線等行業,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健康的重視,未來纖維素長絲將逐步受到人們的青睞,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