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了2021年市場價格超預期下滑,行業深陷全面虧損的窘境,生豬行業2022年迎來“拐點”預期。盡管當前養豬依然難有盈利,但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已提前預喜。
作為行業龍頭,牧原股份多年來專注生豬養殖產能規模、飼養技術的提升。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表示,本次全國兩會將建言提升行業運行效率,助推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言助推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比于國外,國內的豬周期波動更大,但生產效率相比之下遠不及發達國家。豬肉價格起起伏伏,嚴重影響生豬行業穩定運行。”談及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秦英林表示,2018年非瘟席卷全國后,國內去產能十分嚴重,人們的“菜籃子”難以保證。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提升產業運行效率,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才能最終解決中國老百姓吃肉的問題,也是當前亟需推進的重要課題。
他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將建言提升行業運行效率,助推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踐行生豬養殖高質量發展方面,近年來牧原股份已做出先行先試舉措。面對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供應量驟減,公司在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生豬價格,提升企業產能和市場占有率方面也動作頻頻。
秦英林稱,公司深挖二十大鉆尖技術,持續攻克技術難關,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種豬方面,公司打造輪回二元育種體系,擺脫進口種豬依賴,向全社會提供種豬,為穩產保供做出貢獻;飼料方面,堅持使用低蛋白日糧配方并向全社會推廣應用,有利于降低大豆進口依賴,節省土地資源,減少氮排放,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環保方面,公司構建“養殖—沼肥—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種養結合”生態模式,利用工業化除臭滅菌方案做到無臭氣、不擾民,同時運用信息化平臺匯集區域環保數據,做好環保監控;智能化方面,公司的智能化應用滲透在養殖的各個環節,研發的智能裝備覆蓋了生豬的飼料、智能養殖和屠宰、無害化等全流程業務,公司的智能豬舍優化豬群生長環境,提升豬群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養豬效率。
“生豬行業經歷周期波動,許多企業在周期波動中遭受巨大影響,但是歸根到底一個企業能不能度過周期持續發展,還是要看成本是否在行業內領先。公司的科技創新、技術領先最后歸集到一點,還是為了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成本,最終為社會提供更質優價廉的豬肉,創造更大的價值。”他表示,公司近30年以來持續選育優秀基因,形成了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把國內好的種豬基因留下來,把國外好的種豬基因引進來,提高了種豬的繁殖性能、生長性能。2020年公司向全社會提供64萬頭左右種豬,助力生豬產能恢復,助力生豬保供。
下半年豬價或略有好轉
近年來,為了抗擊非瘟疫情,保障國內生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我國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保障生豬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政策指引生豬調運從調豬向調肉轉變,優化市場運行機制。
2021年初,生豬期貨也成功在大商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我國期貨市場中首個活體交割品種,協助行業企業對沖周期波動風險。
“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由‘調豬’向‘調肉’的政策,2019年開始向下游屠宰拓展,目前已成立22家子公司。在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發布首批屠宰生豬‘點對點’跨省調運的屠宰企業及外埠協議供應豬場名單中,公司有198家養殖場上榜,保障首都豬肉供應。”秦英林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生豬產能調控,穩定生豬產能供給,目前公司有138個國家級豬產能調控基地。同時公司也積極配合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的市場建設,在目前的生豬期貨實物交割倉中,公司有多家子公司入選。
“公司作為生豬產業中的企業,不管是調豬到調肉還是生豬期貨,公司都必須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行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中積極參與,貢獻力量;促進整個行業更好的發展。只有行業更好的發展,公司才能更好的發展,突破現有的天花板,在社會進步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說。
2021年,國內生豬周期步入下行區間,市場價格大幅探底。剛剛過去的農歷春節傳統需求旺季,也未能成功提振市場。近日,豬糧比價已進一步跌入二級預警區間。
在行業企業全面虧損的背景下,2021年市場就有聲音稱,基于國內能繁母豬數量止漲企穩的數據測算,2022年豬周期有望在年中反轉向上。抄底思路支撐下,業績大幅預虧的生豬養殖個股近期再度贏得市場青睞。
對于生豬行業何時能夠走出低谷,2022年國內生豬市場能否迎來拐點的問題,秦英林認為,年后處于消費淡季,生豬價格相對較低,根據市場供需情況來看,下半年豬價或略有好轉。目前對于未來豬價能做出準確預測為時尚早,還要看下一階段的市場行情。但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提高企業自身硬實力是關鍵。應對豬周期企業需要思考自身的體制、機制和人才,關注創新、工藝、技術、管理、效率、成本、人力這些內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