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攜多份議案和建議上會,涉及到企業數字化轉型、養老服務及新藥仿制政策等。
針對數字經濟興起后法律制度建設滯的問題,陳保華建議健全完善數字經濟相關法律制度機制,促使發展數字經濟有法可依,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提供法制保障。
數字經濟短板亟需彌補
“伴隨數字經濟新業態興起,相關法律制度建設滯后,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法是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标惐HA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先后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極大的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以浙江省為例,藥監部門在藥企安裝的黑匣子,讓企業成為“透明工廠”,在發生藥品安全事件時,監管部門可以利用“黑匣子”儲存的關鍵參數開展調查,查找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實現藥品生產風險的閉環管理,確保藥品生產過程可追溯。同時,通過“黑匣子”內置的參數整合、異常檢測、模型比對等智能化功能,運用智能化監管手段,幫助企業識別藥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信號,最終實現過程可追溯、風險可預警。
數字經濟在發展中也出校了不少問題,包括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及材料仍受制于人、人才欠缺、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能力不適應、數據安全面臨嚴峻挑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動能不足等。
華海藥業所處的浙江臺州中小企業眾多,數字經濟繁榮,但陳保華調研了解到,由于法律制度建設滯后,諸如網絡詐騙、金融脫實向虛、資本無序擴張、平臺經濟發展不規范、債務風險趨高等問題突出。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對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構成威脅,亟需堅決糾正和治理?!标惐HA建議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去破解制約因素和突出問題,努力健全完善數字經濟相關法律制度機制,促使發展數字經濟有法可依,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提供法制保障。
吸取借鑒地方立法經驗
對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陳保華頗為關注,他認為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科學設置解決方案,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為此,陳保華建議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能力、著力培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素”支撐能力等多項建議。
從醫藥行業的產業數字化發展來說,近年來,傳統大型制藥企業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華海藥業也在試著通過以點帶面,來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
在數字化進程中,陳保華認為需要注意三點:一是數字化轉型要找準數字化發展新方向,更應塑造“新型能力”,要從數字化角度研究創新發展新模式、發現新方向、提升新能力、形成新優勢;二是企業應善于從“數字化” 角度來分析和挖掘企業發展的新優勢,要建設起適應企業自身情況和順應整個行業生態發展趨勢的數字化系統,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實現可持續化發展;三是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期間,不僅僅是技術或業務上的轉型升級,傳統的思維和理念也面臨重大轉變。
針對數字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制約因素和問題,陳保華認為要著力完善經濟管理體制機制,明晰權力邊界與責任;注重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力,市場主體的主力和市場“無形之手”的基礎作用力;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要素中“短板”,規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措施。同時,要積極吸取和借鑒地方立法的共性內容和經驗,形成數字經濟促進法的框架性建議稿。
“有法可依、依法推進,是破解數字經濟發展‘堵點’‘難點’,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保障?!标惐HA認為,地方立法探索實踐為國家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2020年,浙江頒行了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浙江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上海、廣東等多地此后也相繼出臺了地方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