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增持回購潮來了。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初步統計,3月8日晚間,滬市共計21家公司發布增持和回購相關公告,其中主板20家,科創板1家。
具體來看,有1家公司新披露股份回購方案,12家披露回購股份進展公告,3家披露增持進展,3家新披露增持計劃,2家公司承諾3日內繼續回購;共涉及海爾智家、正泰電器、三六零等多家大中型公司。其中,海爾智家披露增持計劃,今日已增持1.45億元,未來6個月繼續增持2-3.5億元。
雖然當晚僅有1家科創板公司發布利好;但自今年1月1日至3月4日,科創板已有8家公司公布股份回購計劃,另有4家公司公布控股股東、實控人或董監高增持計劃。
據記者觀察,關于股份回購計劃,科創公司制定回購計劃的時間主要集中于2月和3月;大致呈現出特點:一是行業分布多樣,其中生物醫藥行業3家、高端裝備制造2家、環保行業1家、信息技術行業1家、軟件行業1家。二是回購金額規模較小。除康希諾回購金額不少于1.5億元外,其他公司承諾用于回購的金額都不超過1億元。超過60%的企業回購股票比例上限不超過1%。三是回購用途均為實施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回購計劃公布前存在較大跌幅。8家公司的回購股份用于均為實施股權激勵,且相關公司股價今年以來股價均呈下行態勢。其中,5家公司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的海爾生物同時了實施股份回購和實控人增持計劃。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分析稱,相關公司實施回購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扭轉股價頹勢;另一方面,是為了后續實施股權激勵確定票源,降低激勵成本。
除股份回購外,同期還有4家科創板公司公布相關人員增持計劃。其中海爾生物同時采用回購和增持兩種工具。從增持主體看,除陽光諾和的增持主體僅為高級管理人員外,其余三家公司均有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參與增持。從增持金額看,各家承諾差異較大。海爾生物增持金額最大,不低于1億元。澤璟制藥增持金額為2000萬元左右,陽光諾和和億華通則承諾增持約1000萬元。
關鍵詞: 正泰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