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疑似“剎車失靈”事故屢見報端,車企和駕駛人的責任認定在智能汽車時代遇到阻礙,而地方層面的法律法規已經開始嘗試提供規范。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一名小鵬汽車車主許先生表示,2021年12月1日,其岳父駕駛P7在車庫出口經過閘機過程中,瞬間失控沖出道閘,撞在了墻上。
據車主向媒體陳述,事故導致后排乘客右手腕骨折,車頭斷裂塌陷,“事故發生時,我手機連接的APP沒有任何故障提示甚至輔助報警,當時銷售承諾的智能功能,全都消失了。”
車主還表示,事故發生后曾先后找到售后、小鵬汽車官方、消費者協會等方面,得到的回應是未輔助報警因未達到閾值,做第三方鑒定需要自行先修理好車,或自行起訴。
受此負面新聞影響,小鵬汽車股價收跌4.09%,報105.4港元。
小鵬汽車對此回應稱,已根據客戶要求對車輛數據進行了分析。車輛發生事故時,處于全電門加速狀態。經交警現場勘察,事故現場無剎車痕跡,與數據分析結果相符。
不過,小鵬汽車稱客戶未能認可該分析結果,并先后質疑了車輛“異常加速”“剎車失靈”以及“輔助駕駛功能失效”,提出退車或者賠付全新車輛作為解決方案。根據目前該車輛全部可考證的信息,小鵬汽車無法得出車輛有任何質量問題的結果,也無法滿足客戶退換新車的訴求。
“我們愿意配合客戶尋找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車輛剎車系統進行檢測,盡可能地滿足客戶地合理訴求。同時,我們也希望客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維護自身權益,對維權過程中的言論發布要保持客觀理性,尤其要考慮未經驗證的結論可能給企業造成的無法挽回的不良影響。”小鵬汽車方面表示。
造車新勢力剎車問題備受關注
疑似“剎車失靈”的事故曾多次出現在公眾視線,涉及車企多為近些年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由于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功能上表現突出,相應的安全事故也備受關注。
據公開報道,東莞、武漢等地均出現過車主質疑小鵬汽車“剎車失靈”情況,蔚來也有類似事故見諸報端。而最受關注的是一位特斯拉車主曾在上海車展現場指責車輛存在“剎車失靈”,至今仍在司法訴訟過程中。
智能汽車在事故原因檢測方面存在障礙,因此常常導致責任認定困難。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針對燃油機動車的檢測比較成熟,也具備完善和法規和標準作為依據。智能汽車原理有所不同,增加了感知層和決策層,第三方機構只能檢查制動系統、線束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但對于決策層的軟硬件系統卻無從下手。
種種爭議迫使車企提高數據開放程度。特斯拉曾在去年5月表示,計劃在2021年于國內建成數據平臺,以供車主查詢車輛行駛數據。特斯拉早在2018年就在美國地區向用戶開放汽車事故數據(EDR),包括車輛發生碰撞事故前后一段時間內運行及安全狀態信息。
國內車載EDR設備尚未普及,2020年發布的《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要求所有銷售的車輛均需搭載EDR記錄設備,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張翔表示,國內EDR裝載比例大約15%,市面上可以購置到一些工具幫助讀取EDR,但一部分車型數據并不公開。
在監管法規方面,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先行先試。例如《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已經通過市人大常委會“三審”,有望在年內出臺,并成為國內首部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該條例對駕駛人、車企、自動駕駛系統提供者等主體責任進行明確,還將依法建立網絡安全評估及管理機制,防止網絡數據泄露和被竊取、篡改,維護網絡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禁止非法收集、處理、利用個人隱私、信息,禁止非法采集涉及國家安全的數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