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中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引擎。
國家層面已經多次明確了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企業技術中心是目前最重要的企業專業技術創新平臺之一,
而榮獲“國字號”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更是引領行業發展的地位和實力的象征,極具“含金量”。
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公布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21年評價結果,確定101家企業技術中心及3家分中心具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分中心資格。
然而就在多家企業獲得這項重量級認可之際,還有100多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資格被撤銷,包括貴州茅臺、北大方正、伊利股份等知名公司。
欣旺達被撤銷資格
值得一提的是,鋰電池生產商欣旺達也被撤銷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欣旺達主營鋰離子電池模組的研發制造,業務主要涵蓋鋰離子電池模組、智能硬件和精密結構件等細分領域,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能源互聯網及儲能等領域。
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盈利能力提高,讓欣旺達的業績相應增長。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8.02億元9.62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0%-20%。
有意思的是,近期各個車企同時入股動力電池欣旺達,包括上汽、廣汽、東風、理想、小鵬、蔚來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參與了欣旺達的增資擴股,累計投資24.3億元,認購約19.55%股權。
車企增資欣旺達背后,隱藏著對于自身產業鏈安全供應穩定性的焦慮,力求在動力電池市場上占據更多主動權。
不過,從欣旺達現有業務結構來看,動力電池業務占比并不高,2021年上半年,公司汽車及動力電池類營收占比僅有3.66%。
此外,欣旺達近年來的業績也表現不佳。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元、-3.05億元、-6.07億元和-4.03億元。
二級市場上,欣旺達的股價近期已陷入下行通道,自2021年11月份的高點至今,已合計跌超40%。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極具“含金量”
雖然企業落榜具體原因尚不了解,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企業技術實力在行業中領先地位的代表,被撤銷既使外界對企業技術創新實力產生疑慮,也是在業界重大品牌損失。
所謂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五部委聯合授予的目前國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創新平臺之一。
據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運行評價,原則上每2年組織一次。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主要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指標包括企業的創新投入、創新條件、創新績效等指標。
企業一旦被評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不僅可以得到權威的機構對企業創新實力和創新成果的高度肯定,還可以享受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等優惠政策。
更值得一提的是,運行評價不合格被撤銷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資格的企業,自撤銷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再次推薦申報。
關鍵詞: 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