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新一輪新冠疫情在國內肆虐,多地處于嚴防死守的緊急狀態,3月1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冠病D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3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南京諾唯贊、北京金沃夫、深圳華大因源、廣州萬孚生物、北京華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產品自測應用申請變更。多重利好疊加下,國內POCT龍頭萬孚生物一舉拿下兩個漲停板,自3月9日至3月14日,4個工作日漲幅達55.7%。
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萬孚生物董秘卻惹了眾怒。3月12日,萬孚生物董秘胡洪在公司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獲批后,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發布“此刻心情如下”并配上大笑表情包,引發輿論爭議。胡洪隨后刪除狀態,并在其微信朋友圈致歉,“昨日朋友圈是我因個人私事有所感發,確系我考慮不周,沒有意識到疫情當下大家焦灼的心情,造成了不良影響。相關內容我已第一時間刪除,在此也向大家誠懇致歉。”
后疫情時代,業績增速放緩
作為新冠疫情的絕對受益者,萬孚生物的新冠試劑雖還未在國內上市,但其市場已在海外鋪開。據其2020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10,841,254.41元,同比增長35.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4,170,281.68元,同比增長63.67%,其中傳染病業務收入為145,321.69萬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51.19%,傳染病業務的高速增長,主要由新冠系列檢測試劑的強勁銷售所帶動。2020年公司新冠系列檢測試劑實現銷售收入約104,450.80萬元,銷售覆蓋歐洲、亞洲、拉美、中東超過100個國家。
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常態化發展,萬孚生物高速增長的業績踩起了剎車。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5.07億元,同比上升15.37%;歸母凈利潤6.27億元,同比上升10.83%;扣非凈利潤5.54億元,同比下降0.33%;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利潤增速都明顯放緩。
回歸到單季度表現,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利潤甚至出現大幅度下滑。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主營收入6.51億元,同比上升14.91%;單季度歸母凈利潤7156.72萬元,同比下降38.8%;單季度扣非凈利潤5222.13萬元,同比下降55.12%。
現金流逐漸吃緊
業績放緩的同時,萬孚生物的現金流也逐漸吃緊。2021年前三季度,萬孚生物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4.92億元,同比下滑170.09%,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于萬孚生物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其在過去幾年里呈持續凈流出狀態。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26億元、-8.06億元、-5.90億元和-4.76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從2018年前三季度的6.56億元減少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7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82億元,該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降了146.74%。
雖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保持著凈流入狀態,但同比2020年前三季度的7.11億元大幅減少62.02%至2.7億元。對于現金流的銳減,萬孚生物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經營性現金流變化,主要是因為產品品類結構發生變化。2020年新冠占比高、毛利率高,銷售政策是先付款后發貨,所以2020年經營性現金流較好。2021年新冠業務占比減少,而常規業務恢復較多,導致經營性現金流有所減少。
高管頻繁減持
受疫情紅利影響,萬孚生物的股價在近兩年坐上了過山車,最高漲至110元/股。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萬孚生物的高管及股東在兩年內多次精準減持。公開信息顯示,萬孚生物董事長王繼紅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短短一年時間內減持1229.82萬股,累計套現超9.21億元。其他高管也不甘落后,包括何小維、康可人、余芳霞在內的多名高管都在近兩年進行了巨額減持。
股東方面,原十大股東之一的廣州華工大集團有限公司減持超583萬股,退出十大股東之列。此外,據萬孚生物1月14日發布的公告,股東廣州匯垠天粵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樣計劃未來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885.48萬股,占公司剔除回購股份后總股本的2%。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現在各大電商平臺已經開始新冠自測試劑的預售,但是萬孚生物相關產品仍未在零售市場上正式流動。3月13日晚,萬孚生物發布了《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表示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就變更注冊證后的產品與商業零售OTC渠道達成銷售協議,也尚未銷售此類產品。并且,公司表示,正在依據經批準的醫療器械變更注冊(備案)文件進行生產物料上線前準備。萬孚生物能否借助國內新冠自測試劑的零售開放打一場翻身仗,我們將持續關注。(來源|大華觀察)
關鍵詞: 萬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