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間,文山電力(600995.SH)披露年度業績公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1.64億元,同比增加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約1576萬元。此外,公司2021年度利潤分配擬采用現金分紅方式,以2021年末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1元(含稅)。
目前,市場對文山電力更多的關切集中于其去年9月底公告的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價亦在10月18日股票復牌后進入上行通道。
公告顯示,文山電力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和募集配套資金的形式,與交易對方南方電網持有標的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調公司”)100%股權等值部分進行置換。重組完成后,文山電力業務由購售電、發電、電力設計及配售電轉變為抽水蓄能、調峰水電和電網獨立側儲能業務。根據公司2021年11月披露的交易預案,經初步預估,本次交易置入資產的預估值區間為130億元至160億元。而上市公司2021年末總資產為 31.96億元。故而,此次重整將給文山電力帶來包括業務性質、收入規模、未來盈利預期在內的全方位影響。
政策指引抽蓄發展,置入資產前景可期
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加速。儲能成為平衡電網穩定性與風電光伏波動性之間的關鍵一環,以緩沖、調峰、提效、調度等方式,為能源系統提供支撐。
抽水蓄能度電成本低,其削峰填谷作用可有效助力發電系統消納清潔能源,減少“棄風棄光”損耗,為大規模調節能源的首選。據國際水電協會發布的《2021年水電現狀報告》,截至2020年末,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占我國儲能市場比重高達89.3%。
抽水蓄能亦為文山電力此次資產重組置換標的,雙調公司的核心業務。雙調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抽水蓄能行業的企業之一,也是南方電網旗下唯一的抽蓄和電網側儲能運營主體。2019年和2020年雙調公司抽水蓄能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53和 32.4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高達 65.2%和 61.2%。目前已投產運營 5 座裝機容量合計788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在建2座裝機容量合計24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
國家層面的行業指引與南方電網的規劃都為該部分業務帶來規模與利潤擴張的預期。
2021 年 9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其中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左右。根據中電聯統計數據, 2020年-2030年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南方電網緊跟國家政策指引,對雙調公司抽蓄資產發展做出明確規劃。未來十年,南方電網公司將投資約2000億元建設抽水蓄能項目,“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分別建成投運600萬千瓦、1500 萬千瓦,以滿足南方五省區2億千瓦新能源接入與消納。
盈利方面,2021年4月30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電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633 號文)。分析普遍認為,633號文明確了抽蓄電站容量電費向終端用戶電價的疏導機制,有望實現電量電價的盈利貢獻大幅增厚,從而打開抽蓄資產的盈利空間。此后,12月1日廣東省批復同意執行《廣東省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實施方案(試行)》落實上述意見,將儲能費用首次納入電價,明確抽水蓄能成本由使用者付費,對雙調公司抽蓄業務構成實質性利好。
置入資產提前布局新型儲能,打造優質儲能平臺
除抽水蓄能外,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技術具備毫秒級快速響應和雙向調節的優勢,不受地理條件限制且建設周期短,成為儲能行業下一個重點推進建設的領域。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總體部署。
雙調公司在新型儲能領域起步較早,早在 2010 年就建成投產國內首座兆瓦級調峰調頻鋰離子電池儲能站———深圳寶清電池儲能站,目前已投運 10MW。依托于該項目,雙調公司牽頭開展大量電池儲能規模化應用研究,形成了一批國際級、國家級和行業級管理技術標準,為電池儲能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根據南網公司規劃,十四五期間將投產 2000 萬千瓦新型儲能,興業證券預計,假設其中20%為電網側項目,則十四五期間預計將投產 4GW。由于南網在《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中明確定位雙調公司為旗下唯一的抽蓄和電網側獨立儲能運營主體,電網側獨立儲能運營業務預計將為雙調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伴隨著新能源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提升,抽蓄儲能等靈活性資源的需求也將大幅增長,且政策的支持態度明確,雙調公司有望保持 10 年以上的高增速。同時受益于電力市場化的推進,雙調公司資產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此外,抽蓄業務具有資本金 IRR 6.5%的容量電價收益作為保底,經營風險也相對較低。作為稀缺性的抽蓄儲能運營資產,雙調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