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大型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熱情高漲,就在不久前董明珠還表示格力電器有分拆上市的想法。
身為一家集團公司,在“手機×AIoT”戰略下,小米的生態帝國也漸成,部分公司先后上市,如九號公司、石 頭科技已登上A股,華米科技、云米科技則先后在美上市,為小米系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然而今年以來,相關生態鏈公司均遭遇獨立性質疑,包括德爾瑪、素士科技、泓淋電力、帝奧微、商米科技等多家公司,甚至有公司已因此上市終止。近日雷軍和他的小米生態鏈公司也遭到了這種質疑。
證監會表示未出臺IPO限制性政策
日前,市場有傳言“監管層對當前科創板、創業板在審涉及小米產業鏈的項目做了排查,涉小米產業鏈IPO政策受限”。
3月29日,證監會對這一傳聞回應稱,已經關注到部分自媒體有關小米代表的產業鏈IPO政策有重大變化的文章,并明確表示未對小米產業鏈相關企業出臺IPO限制性政策,也未開展專項排查。
證監會還稱,會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依法依規開展發行上市審核注冊工作,依法公平對待各類企業,確保政策預期穩定。希望市場各方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隨后“小米公司發言人”官微也發布聲明,稱對于這類惡意造謠,刻意曲解的抹黑攻擊行為,公司將堅決訴訟到底,用法律武器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小米的生態鏈企業
資料顯示,2013年底,小米啟動生態鏈計劃,設立金星創投公司,希望通過“投資+孵化”模式,尋找伙伴公司,迅速擴大智能硬件業務版圖。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表示:“我們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個細分領域,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的發展,把小米從一艘大船變成整個艦隊。”
如今小米“5年內投資100家硬件生態企業”的目標早已超額完成。據小米年報介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共投資超過390家公司,總賬面價值人民幣603億元,同比增長25.7%;順為資本投資了500多家公司,小米長江投資超過79家公司的數量。
與此同時,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收獲了多個IPO。如九號公司、石 頭科技已登上科創板,華米科技、云米科技也陸續在美股上市,個護小家電公司素士科技去年11月沖刺創業板。據悉,小米系目前投資的上市公司超過22家,擬上市公司超過4家,獨角獸達到19家。
此外,一些成功上市的企業,也意識到依賴小米平臺不是辦法。最早一批生態鏈企業中的紫米公司在去年3月成為小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像華米、石 頭科技等均在加快“去小米化”。
如,此前為小米代工手環的華米科技,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達到了16.62億元,全年收入達62.5億元。其中,自主品牌產品貢獻了46.5%的收入和超過一半的毛利潤。
業內人士表示,在早期發展時,很多小米生態鏈企業離不開小米的物聯網生態。比如小米的渠道、供應鏈支持,但企業在后續獨立發展的定位并不僅是小米的代工廠,特別是那些想要上市的生態鏈企業,對供應商、客戶的依賴會成為一道攔路虎。
多家小米生態鏈公司IPO不順
不過在上述公司IPO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還有多家小米生態鏈公司IPO并不順利,包括易來智能、商米科技、趣睡科技、素士科技等多家公司。
如,3月2日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智能商用設備及相應配套的“端、云”一體化服務的商米科技科創板IPO終止審核。
早在去年7月就有小米定制智能照明產品的供應商易來智能在終止科創板IPO;萬魔聲學借殼共達電聲失敗,擬重新評估其他路徑登陸資本市場,目前暫無IPO動靜。
還有一小米生態鏈企業趣睡科技去年創業板IPO過會后,目前仍在證監會注冊問詢階段。趣睡科技于2021年7月通過IPO審核,2021年11月提交注冊。在注冊階段,分別于2021年底和2022年1月底兩度被證監會問詢。
2022年1月24日,趣睡科技提交問詢回復,但剛過了5天,證監會又發出了注冊階段問詢,至今趣睡科技還未回復證監會的問題。
根據招股書,趣睡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自有品牌科技創新家居產品的互聯網零售公司,主營業務為高品質易安裝家具、家紡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公司核心品牌“8H”在消費者群體中有較高知名度。
由于趣睡科技與小米集團的特殊關系,在IPO注冊階段,證監會反復追問,要求趣睡科技說明,一直以來以小米渠道為主要銷售渠道,拓展第三方線上平臺及無關聯銷售渠道力度較小的原因。
在注冊階段二次問詢時,證監會還要求趣睡科技說明,公司在小米平臺銷售、推廣、返利等方面是否存在特殊待遇或優惠。對比分析,公司在主要電商銷售平臺上的銷售政策是否存在差異,如有,分析公司對小米是否存在依賴,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情況。
此外,還有一家沖刺創業板的小米生態鏈公司素士科技,目前仍在交易所問詢階段。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素士科技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也較高,同時小米集團通過天津金米和順為科技持有素士科技近20%股份。
顯而易見的是,進入小米構建生態鏈的公司,盡管搭上了小米平臺的快車,但對內話語權不強。強依賴性,更是每個生態鏈公司都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