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阿特斯N型光伏技術創新論壇上獲悉,阿特斯正計劃推出面向大型地面電站的210 TOPCon組件產品以及面向屋頂場景的182 HJT組件產品。
目前,正值光伏電池技術快速迭代期,PERC技術的轉換效率正逼近理論極限,包括TOPCon和HJT等在內的N型電池技術受到追捧,市場也基于TOPCon和HJT技術形成了不同陣營。記者注意到,與多數光伏組件廠商選擇的策略不同,阿特斯的組件將綜合運用兩種技術。
針對這樣布局的邏輯,阿特斯組件研發高級總監許濤表示,210平臺在地面電站平臺中是最優的,而當前時間點TOPCon技術最具性價比,因此,將210與TOPCon技術結合的組件產品用于地面電站是提升組件功率、發電效率的較優解;而HJT組件效率優勢明顯,在屋頂高溫場景的性能表現更為優異,因此,充分利用其特性打造了182 HJT屋頂組件。
阿特斯嘉興研究院院長蔣方丹認為,從技術趨勢的角度來看,光伏電池正走向接觸鈍化,HJT電池的優勢是正面背面均為接觸鈍化結構,這一點與PERC、TOPCon電池都要更進一步,因此,在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上具有天然優勢,而企業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優勢進一步擴大。
蔣方丹表示,在可制造性方面,HJT工藝步驟較少,非常簡潔,而且良率可以達到99%以上,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技術;但是,HJT也有其短板,特別是制造成本比較高,接下來要通過突破性舉措實現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包括降低銀漿耗量和銀含量。
“在接下來的3到6個月,HJT將有里程碑式的提效降本技術進步,進一步彰顯性能優勢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蔣方丹提到,阿特斯已打通N型晶體-切片-電池-組件的全產業鏈,其中試線HJT組件會綜合考量電池效率、組件功率、可靠性、發電性能等指標。
記者注意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此前發布預測數據,2022年,N型電池(HJT、TOPCon)占比有望從3%提升至13.4%,TOPCon電池2022年底產能有望超過35GW、HJT有望超過13GW。另外,邁為股份的預測顯示,今年HJT擴產計劃會在20GW-30GW的規模。
“PERC電池當前量產效率已經接近理論效率天花板,當前N型電池較P型電池效率高1%以上,后續發展空間較大。”中環股份副總工程師張雪囡在上述論壇說道。
張雪囡認為,作為PERC后進一步提效降本的技術,在組件高功率需求的驅動下,國內外廠商均在積極布局N型產品,加速規模化量產速度;而N型產品的主要競爭優勢就是高效率,在高功率需求的時代對于降低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更具優勢。
當然,相比龐大的PERC產能規模,N型產業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各環節還面臨一些問題。張雪囡指出,硅片端存在高品質、低成本的需求,“當前市場N型、P型硅片價差在7%-8%,為降低硅成本,N型硅片需要進行國產料替代,薄片化推進,目標價差降至3%-4%。”
電池端也面臨一些問題,例如,TOPCon電池當前良率較低,只有96%左右,還需進一步解決;HJT電池良率與PERC差異不大,但銀漿成本是PERC的兩倍左右,非硅成本亟需解決,設備國產化也需要進一步替代。
不過,張雪囡也表示,在未來兩年內N型、P型電池成本有望快速拉近,其中,N型電池硅成本可通過薄片化,制造成本可通過設備國產化降低固定投資,金屬化工藝包括無主柵技術、銀包銅技術等來降低漿料成本。
記者注意到,薄片化是降低硅片成本的主要途徑質疑,去年硅料價格飆漲,加速了產業界推動薄片化的進程。目前,隆基股份主流產品為165微米,而中環股份已減薄至160微米。
張雪囡表示,中環股份已經實現了150微米厚度的210硅片在N型電池上的產業化,也已經儲備了130微米甚至120微米的硅片技術,“隨著N型電池技術的進一步深化,100微米以下的硅片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預期會在三年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