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鏡在中國已經臨床使用了十六年,是目前眼科界公認的近視防控首選技術。塑形鏡的總體滲透率還很低,未來仍然呈上升趨勢。”3月31日,歐普康視董事長陶悅群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作為國內首家同時取得角膜塑形鏡和硬性角膜接觸鏡產品注冊證的生產企業,歐普康視自上市以來保持穩健增長態勢,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2.95億元,同比增長48.74%,凈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28.02%,雙雙刷新上市以來新高;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凈額為6.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5.41%。
從業務占比來看,硬性角膜接觸鏡業務實現營收11.18億元,占整體營收的86.33%,同比增長38.44%;其中角膜塑形鏡錄得營收6.7億元,占據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長28.45%。年度硬性角膜接觸鏡銷量達63萬片,同比增長35.53%。毛利率雖出現小幅下滑,但仍處于高位。具體來說,受毛利較低的批發業務、醫院收入增長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下滑1.86%;核心產品角膜塑形鏡收入毛利率為89.66%,雖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至89.66%,主要是由于控股的醫療機構包括角膜塑形應用中的檢查、復查、試戴、材料等收入在2021年度并入醫療業務收入,而前述項目毛利較高,影響了角膜塑形鏡板塊的毛利表現。
較高的毛利水平疊加寬廣的市場前景,塑形鏡領域引來諸多入局者。截至2021年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頒發了12張角膜塑形鏡產品注冊證,由11家生產企業持有,涵蓋三家境內企業、三家美國企業、一家日本企業、一家韓國企業、一家荷蘭企業、二家中國臺灣企業。面對競爭對手,歐普康視表示,競品的出現會加劇行業競爭,但公司作為先行者,擁有綜合競爭優勢,同時正在加強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力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日前,業內另一家上市公司愛博醫療年報顯示,2021年角膜塑形鏡錄得營收1.07億元,同比增長159.54%,增勢強勁;毛利率為83.95%,低于歐普康視超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正在推動公立醫院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高毛利的塑形鏡是否會被納入集采引發投資者關注。對此,歐普康視表示,帶量采購對廠家的影響通常是量升價降,最終的影響難以預測,但是目前有關政府部門的回應是尚未將角膜塑形鏡納入帶量采購計劃。
在銷售渠道方面,2021年新增合作終端300多家,目前已建立合作關系的終端總數超過1400家,遍布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其中參股和控股的終端超過 350家。目前,公司正在推進定增事宜,部分募集資金將投向社區化眼視光服務終端建設項目,擬在安徽、江蘇、湖北、山東、福建、陜西、廣東、河南布局并建設眼視光服務終端1348個,其中縣區級眼視光服務終端336個,社區級眼 視光服務終端1012個。“社區化眼視光終端是眼健康服務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型醫療機構的重要補充。這個體系在西方已存在很多年,并非公司獨創,可以參照這些年來社區化牙科服務機構的發展脈絡。”陶悅群表示,社區化眼視光服務終端擁有專業、便利、個性化服務等優勢,具有強大生命力。
近年來,歐普康視持續擴充產能,圍繞眼視光的產品線布局日益豐富。目前,視光學研發生產基地二期正在投建中,據公司官微,首個建設項目為7000平米無菌生產車間,涵蓋五條全自動高速生產線,投產后可將現有護理品產能提升約五倍以上;此外,硬鏡沖洗液已完成三類醫療器械注冊檢驗及申報注冊,進入技術審評;硬鏡潤滑液完成臨床試驗并申報注冊,已在審批中;阿托品滴眼劑的院內制劑申報已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