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藥業(600750.SH)高管今日在2021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向投資者表示,2022年公司原材料采購成本可能有所上升,內涵發展方面,處方藥業務今年將重點做好存量業務增長,并強化新并購業務融合,而外延并購方面,公司將積極尋找和把握優質標的并購機會。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江中藥業此次業績會解答了投資者及財聯社記者有關扣非后凈利潤下滑等多個問題,但對于公司今年業績目標設置低的“尖銳”問題,公司高管“避而不答”。
年報顯示,2021年江中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8.74億元、歸母凈利潤5.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72%、6.74%,但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4.58%。公司產品分為非處方藥、處方藥和大健康產品及其他這三大類,其中,剔除新并購子公司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下稱“海斯制藥”)因素影響后,江中藥業處方藥業務是唯一營收下滑板塊,實現的營收同比下降2.41%,毛利率下降7.37個百分點。
對此,肖文斌向投資者和財聯社記者表示,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下滑主要是受新產品推廣前期投入較大、原料上漲影響,2021年公司原有處方藥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營收略有下滑,但得益于海斯制藥,營收同比增長31.24%。而處方藥業務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原材料單位耗用量上升導致單位生產成本上升所致。
公司年報披露,報告期內主要中藥材太子參、山藥、進口大麥以及野生草珊瑚均呈上漲之勢,其中2021年太子參最高漲幅達70%。進入2022年,山楂價格受需求量增加穩中看漲,進口大麥亦處于上漲趨勢中。對于原料價格上漲,公司年報表示主要通過戰略收儲、增加收貨資源渠道等方式穩定收貨成本。而另一方面,公司相關產品能否相應提價?對此肖文斌在會上表示,公司OTC產品價格會結合發展戰略和消費者需求,并綜合考慮產品原材料價格、包裝、品質、品規升級和優化后調整。
而對于今年原材料采購成本走勢,江中藥業財務總監李小俊向投資者表示,短期內驅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仍存在,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相對較高水平,可能導致2022年原材料采購成本有所上升。公司將在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優化原材料成本結構、控制總采購成本等方式,盡量減輕疫情對公司銷售和經營業績所帶來的短期沖擊。
據肖文斌在業績會上表示,2022 年公司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8%左右增長,費用率46%左右。上述計劃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
以此計算,江中藥業2022年的營收目標在33.9億元左右。
對此有投資者表示不滿:“這個目標是不是定的太低?因為合并的海斯(指海斯制藥)的營收就可以達到的目標。”
但該問題,肖文斌并未進行回復。
資料顯示,2021年9月,江中藥業以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取得海斯制藥51%股權。海斯制藥報告期(并表期: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實現營業收入2.48億元、實現凈利潤1203萬元(上述財務信息已考慮購買日公允價值調整的影響)。而海斯藥業2020年全年實現的營收為9.51億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