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日訊(記者葉淺 單盛群)3月31日,鹽津鋪子(002847.SZ)發布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2.82億元,同比上漲16.47%;實現歸母凈利潤1.51億元,同比減少37.65%,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事實上,鹽津鋪子利潤不佳早現端倪。2022年1月4日,鹽津鋪子公布了一份“關于調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部分業績考核指標的公告”,對股權激勵計劃的業績考核目標進行了大幅下調。
增收不增利 銷售費用遠超當期利潤
2017年上市以來,鹽津鋪子業績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在2021年第一季度,鹽津鋪子還保持著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然而在第二季度,鹽津鋪子的業績表現急轉直下,當季虧損超過3000萬元。
2021年年報中,鹽津鋪子將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歸結于公司業態轉型、成本增加等,表示“2021年第二季度因轉型費用投入和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迭加而影響短期業績。”鹽津鋪子 “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也從第二季度延續到了2021年年末。
年報顯示,鹽津鋪子的銷售渠道主要有“直營”和“經銷”兩種,產品銷路相對依賴商超。公司官網顯示,其與沃爾瑪、永輝、步步高等5000多家大型連鎖商超直營合作,同時與1200多個縣市經銷商達成合作,服務5萬多家區域性超市門店。
但隨著電商和社區團購的興起,傳統商超流量出現下降,鹽津鋪子原本積累的渠道優勢不再。在此情況下,鹽津鋪子開始加強對社區團購、直播帶貨、B2B、O2O等新零售渠道的布局,并花費了高額的營銷成本去開拓渠道。2021年報數據顯示,鹽津鋪子全年銷售費用為5.05億元,是當期凈利潤的3倍多,較2020年增長7.23%。
值得一提的是,休閑零食行業的門檻較低,產品可復制性強,同業之間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在此情況下,渠道、價格和質量成為休閑零食企業拉開差距的關鍵。
然而,尷尬的是,鹽津鋪子在質量的比拼也未見明顯優勢。
數登質檢“黑榜” 食安問題頻發
上市時,鹽津鋪子被譽為“休閑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
與其他采用“貼牌+銷售”模式的休閑零食品牌不同,鹽津鋪子采用“自主制造”模式,在湖南、江西、廣西、河南四地共有四個有零食生產基地,在年報中,鹽津鋪子表示,公司銷售的所有休閑零食95%以上均為自家生產。
雖然自主制造避免了代工廠加工時的食安監管難題,但鹽津鋪子產品仍多次被抽檢不合格、食安問題屢遭消費者投訴。
2021年11月,深圳市市監局發布的《2021年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通報(第三十一期)》顯示,標稱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鹽津鋪子”黑糖話梅(生產日期:2021.01.15)被檢測出鉛含量值為3.27mg/kg,國標《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規定,水果制品中的鉛應≤1mg/kg,而被抽樣檢測的這款鹽津鋪子產品鉛超標3倍多。
在此之前,鹽津鋪子也曾多次登上質檢“黑榜”。
2020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從線上線下挑選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委托專業質檢公司開展比較試驗。其中鹽津鋪子的一款薯片產品被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遠高于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2019年,在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26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中,鹽津鋪子生產的一批次山椒鳳爪(輻照食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此外,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鹽津鋪子相關的投訴已有百余條,涉及鹽津鋪子旗下多款食品。
高管“忽悠式增持”惹爭議
2021年一季報披露后,鹽津鋪子股價曾小幅上漲,4月26日達到全年高點145.80元,但隨后股價連續下挫,7月15日、16日、19日,連得三個跌停板。
7月20日,鹽津鋪子實控人、董事長張學武牽頭公司高管,開啟了增持計劃。彼時,鹽津鋪子的股價已經下滑至62.80元,較2021年最高點已經腰斬。
鹽津鋪子發布高管增持公告,表示自增持公告披露起的6個月內,張學武等7位高管將增持公司股票合計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其中,張學武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500萬元。
此后,鹽津鋪子股價短暫上漲,最高漲至11月中下旬的103.70元。然而,在公司股價上漲的同一時間,鹽津鋪子7位高管的增持卻幾乎未見動靜。
增持計劃時間過半時,僅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楊林廣增持了55.05萬元。而在增持計劃即將到期的前10天,張學武才分五次匆忙增持1199.82萬元,最終僅完成其2500萬元個人目標的48%。
增持計劃到期終止時,實控人張學武、副總經理楊林廣合計增持公司股份16.0800萬股,增持金額為1254.87萬元,其余五位高管分文未出。最終,鹽津鋪子僅完成增持計劃的四分之一。
對此,鹽津鋪子僅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擬增持人員對本次未能完全按照增持計劃完成增持,向廣大投資者深表歉意。
關鍵詞: 鹽津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