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從2019年開始,以商湯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為代表的國內“AI四小龍”紛紛開啟了IPO的上市融資之路。
圖片源自云從科技官網
去年12月底,商湯(0020.HK)飲得頭啖湯,成功在香港掛牌上市。今年4月6日,云從科技科創板IPO注冊獲批,成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且首家將在內地上市的企業。
不過,AI企業“盈利難”依然成為業內的通識。云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深耕人機協同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實現了多領域落地。結合目前經營計劃、在手訂單等情況,公司預計在2025年能夠達成扭虧為盈。這也使云從科技成為目前的AI創新企業中首家對盈利能力正面回應且給出盈利時間表的公司。
“上市并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雖然接下來的路上公司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雜音,但在核心技術閉環及前瞻戰略加持下,將進一步實現產業落地。”云從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
聚焦人機協同操作系統
目前,大多數人還尚未對AI產生具象化的概念,但這項技術卻早已滲透到大眾的工作生活當中。時至今日,衣、食、住、行等多個領域都能看到AI技術活躍的身影。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深度觀察”報告稱,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約1565億美元,增長12%。其中,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大約3100億元,同比增長15%。
展望未來幾年,人工智能板塊將迎來快速發展,有望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根據中國通信院數據,預計2022年國內AI核心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73億元,復合增速58%,產業有望持續快速增長,產業鏈龍頭公司將從中受益。
不過,隨著AI算法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頭部企業在商業化探索中開始出現不同的路徑。與其他AI獨角獸不同,云從科技選擇布局并深耕AI操作系統這一細分賽道。
“AI是一個極泛的概念,因此在國內AI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的定位和戰略也有所不同。基于智能時代平臺化、軟件化的趨勢,云從科技將人工智能落地戰略聚焦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上。”云從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人機協同智能駕駛艙(李映泉\供圖)
據該負責人介紹,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覆蓋視覺、語音和大數據分析等從感知、認識到決策的全棧技術,實現自然、便捷的人機交互,并提供基于自動化學習、行業知識推理存儲的可信智能決策,搭載AI工程創新技術,具有整套智能應用集成開發環境,提升從算法到應用開發再部署效率,實現應用智能化快速落地。
以云從科技使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打造的“智慧海關”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以集裝箱為監控跟蹤的基本單元,獲取集裝箱相關船舶及貨物的實時位置、進出場狀態、通關狀態等信息。這能夠幫助海關部門實現智慧化、高效化、精準化的現場監管監控,有效提升口岸作業的智能化程度,有利于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智慧海關”解決方案(李映泉\供圖)
如今,這一解決方案已經成功落地廣州海關,充分運用利用物聯網、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技術,整合現實場景與現場作業系統的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探索創新口岸監管科技手段,助力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智慧海關”。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人機協同是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演進的技術必然。“計算機與人類專家協同,可以改善當下AI技術較難解決實際問題的困境,推動多點AI技術結合以及AI工程學的快速發展;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人機協同技術可以對高水平專家能力進行規模化復制,快速提升普通從業者的就業競爭力和創造力,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促進全社會普及高品質服務和治理。”
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2017年-2021年的營收從0.64億元增至10.76億元,確認收入的項目數量由2018年的648個增加至2021年的2179個;資產負債率由2018年的49.03%下降至2021年的22.76%,綜合毛利率從2018年的21.7%提升到了2021年的37.01%。同時虧損進一步收窄,從2020年8.1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6.3億元,經營狀況持續好轉。
從業績歸因來看,云從科技目前的兩大業務單元,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都保持了高速增長,其中尤其是毛利率較高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主營中的占比從2018年的6.41%到2020年的31.50%,三年平均增長率達198.62%。
目標成為AI行業Tier1廠商
“與業內大多數企業不同的是,云從科技同時在軟硬件產品研發、核心算法領域不斷深耕,不僅擁有自主可控并不斷創新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技術方向上還覆蓋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全領域,已構建了從感知到認知到決策的技術閉環。”云從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招股說明書顯示,云從科技擁有316項專利(其中133項為發明專利)、354項軟件著作權等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公司自主研發的跨境追蹤、3D結構光人臉識別、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對抗性神經網絡等技術均處于業界領先水平。公司還受邀參與了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公安部行業標準等3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
在行業落地方面,云從科技在金融、交通、商業、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逐步落地應用并日趨成熟。其中,智慧金融領域覆蓋了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服務于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已在包括中國十座大型機場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智慧城市則在廣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設“數字底座”標桿項目。
在云從科技看來,通過操作系統打造開放的第三方生態永遠優于封閉生態。一方面,公司能夠從各行業應用平臺開始,占據金融、安防、出行、商業四大領域入口,通過可擴展、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擴展更多場景;另一方面,2B的行業操作系統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特征,擁有更廣闊的商業化前景。
上述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日前提出,公司未來三年的核心目標是圍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開拓一條人機協同產業鏈,從而成為AI行業的Tier1廠商,這將使得云從科技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話語權強和利潤空間高的標簽,也會讓云從未來實現第二曲線的高增長、高盈利、高穩定更有信心。
以汽車產業鏈作為類比,周曦分析了人機協同產業鏈的層次,從下往上依次為:
Tier3-核心技術層:包括人臉、語音、NLP等各種底層算法,提供三大價值主張;
Tier2-技術平臺層:包括訓練平臺、推理平臺、業務平臺等,解決量產的問題;
Tier1-集成平臺層:提供軟件的核心大腦CWOS,輸出Al精靈,類似于汽車總集,起到動力總成的角色,整合并放大Tier2/Tier3的能力和效率;
OEM層:Al精靈生產商,各行業各場景里的AI助理、專家。
“過去,云從已經在Tier3、Tier2有了一定積累的成果,例如跨鏡追蹤屢破世界記錄以及隱私計算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以后加強Tier1的建設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重點通過 Tier1和Al精靈產品(OEM),實現對解決方案質的提升。而實現這些的核心底座則是云從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CWOS。”周曦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