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抗疫吃緊關頭,王思聰手撕連花清瘟膠囊廠商引起市場關注。
4月14日下午,王思聰轉發一則名為“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誰告訴你的?”的視頻,并發表評論“證監會應嚴查以嶺藥業。現在在中國能看到一個嚴謹、敢于求證、有良心、敢說真話的媒體,實在實在是太難了”。
這一番“蝦仁豬心”的言論很快遭到了回懟,以嶺藥業隨后回應稱“關于微博上所傳的消息,請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源頭,我們將對具體內容做解答。不能因為‘王思聰’三個字眼,就隨意提出疑問,投資者請加以甄別”。
遭回懟后,王思聰編輯微博,將言論內容刪除。 但其言論已對市場產生了影響,當天以嶺藥業股價一度出現下跌,4月15日開盤后以嶺藥業股價大幅低開,隨后迅速走低尾盤直接封跌停,可謂中國工程院院士坐鎮不抵網紅一句話。那么被王思聰手撕的連花清瘟膠囊,到底冤不冤?
質疑從何而來?
連花清瘟膠囊是否對新冠有效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問題,非專業人士沒有資格質疑。
所以,市場質疑的其實是以嶺藥業是否涉嫌虛假宣傳或者信披方面的問題。王思聰轉發的視頻中提到,世衛組織的報告只能證明世衛組織中間的部分中國專家建議使用傳統中醫藥對付新冠病毒,該報告的上限是一條正式建議,不能說世衛組織支持中藥治療新冠。
而在以嶺藥業的相關報道中則出現了明確的“世衛組織支持”“ 世衛組織認可”等字眼。有世衛組織的背書,以嶺藥業的股價也隨著連花清瘟膠囊爆紅而水漲船高,從2022年年初至今上漲104%,僅3月中旬以來其股價漲幅就超過了40%。
以嶺藥業面臨的問題與此前同樣爆紅的九安醫療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相較于九安醫療而言,以嶺藥業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2021年11月,九安醫療子公司iHealth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獲準通過自身渠道及亞馬遜平臺進行銷售,并與客戶簽署重大合同及訂單。
受此消息刺激,九安醫療股價暴漲,從去年11月份6元每股的價格漲至截至目前的2022年4元15日的99.12元,漲幅超13倍。
然而,在今年2月14日,九安醫療卻受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原因是公司在1月7日僅披露了部分檢測成功的實驗結果,未對全部實驗結果進行披露,披露信息不完整。
也就是說九安醫療選擇性的披露了信息。如今,以嶺藥業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呢?
在王思聰轉發的視頻中還提到一個細節,河北以嶺醫院院長賈振華在《植物醫學》發表連花清瘟防疫論文時,隱瞞了自己和以嶺藥業的親密關系,未提及自己妻子是以嶺藥業創始人吳以嶺的女兒、以嶺藥業董事會秘書。
有這樣一些虛虛實實的證據作為支持,長期被收割怕了的投資者自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紛紛奪路而逃,把以嶺藥業的股價逼至跌停。
質疑背后的連花清瘟膠囊
連花清瘟膠囊最早誕生于2003年非典時期,以嶺藥業創始人吳以嶺根據大量古方研制出連花清瘟處方,不過到 2004年5月才獲準生產上市,但此時非典已基本結束,連花清瘟膠囊生不逢時沒派上用場。
隨后連花清瘟膠囊似乎淪為一款普通的感冒藥,到2019年連花清瘟膠囊也沒有在以嶺藥業的營收結構中占主導。
2019年,以嶺藥業營收58.25億元,其中以“通心絡”膠囊為代表心腦血管類用藥收入30.96億元,占比53.15%,而抗感冒類藥品收入為17.03億元,占比為29.24%,連花清瘟膠囊當年營收在OTC終端銷售額為12.29億元,不及藿香正氣、感冒靈顆粒,蒲地藍消炎。
然而,正所謂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隨著連花清瘟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顆粒)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連花清瘟膠囊日漸火爆,不僅在國內成為家中常備的感冒藥,還遠銷海外俄羅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科威特等27個國家和地區。
有報道稱,在海外疫情嚴重時,連花清瘟膠囊甚至“一藥難求”,價格被炒到最高300多元一盒。
2020年,連花清瘟產品實現銷售收入42.56億元,同比增長149.89%。中康資訊數據顯示,連花清瘟產品在零售終端感冒用藥/清熱類產品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2.44%增長至2020年的9.86%,成為零售市場感冒用藥中成藥第一大品牌。
不過,在連花清瘟膠囊走紅后,質疑聲也不斷出現。就在王思聰發微博之前,網上剛掀起過一次關于連花清瘟膠囊是否具有預防新冠的討論,有多名醫生指出,連花清瘟是治療用藥,非預防用藥,提前口服不能預防新冠,若沒有癥狀不推薦服用。
在海外市場,新加坡衛生科學局也曾發文稱,僅批準連花清瘟作為緩解傷風感冒癥狀的中成藥在本地銷售,未批準它用于治療或減輕冠狀病癥狀。(來源|大華觀察)
關鍵詞: 連花清瘟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