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徐工機械(SZ:000425)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3.28億元,同比增長14.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15億元,同比增長50.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51.19億元,同比增長45.27%;基本每股收益0.71元,同比增加56.54%。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再創歷史新高。此外,公司加大貨款回收力度,積極調整銷售模式,回款情況良好,使得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大幅上升189.43%至80.73億元。
2021年,徐工堅持以“三高一可”的主要指標為抓手,聚焦“市場占有率、銷售凈利率、利潤變現率和體系競爭力”四大任務,各產業板塊競相發力,持續進位攀登。公司移動式起重機、水平定向鉆穩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機躍升至全球第二,隨車起重機、道路機械首次進位全球第三,成套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穩居全球第一陣營。挖掘機械創造全球從成立到實現產銷突破20萬臺用時最短的歷史,持續改寫產業競爭格局。以徐工機械為主體的徐工連續32年保持國內行業第一,歷史性躋身全球前三,企業價值進一步凸顯。
不斷為“新老基建”做出重要貢獻,以“智造4.0”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更是重中之重,國家多次強調,自主創新,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于自己。目前,在國家提出的“國際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戰略支撐下,中國工程機械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核心供應鏈體系不斷升級。
報告期內,徐工加快完善供應鏈體系,積極融入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東北老工業振興等機遇,加快布局一批智能化制造新基地。投資20億元徐工建機智能制造基地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奠基,投資12億徐工高端除冰雪裝備產業基地落子遼寧省阜新市。此外,公司進一步加快基礎工程機械“北上行動”,全地面起重機、履帶起重機、港機等一批智能化產業項目穩步實施,隨車起重機、養護機械、阿馬凱高端液壓閥新基地也正式投產運營,不斷為國內的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方興未艾的新基建做出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2021年,徐工堅定不移執行數字化主戰略。公司持續圍繞數字化、綠色化的戰略定位,編制完善《徐工“十四五”數字化戰略規劃》,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與工程機械“多品種、小批量”高度離散制造的行業屬性相融合,聚焦企業質量、效率、核心競爭力。同時,對標工信部推進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標準和國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要求,以徐工“智造4.0”加速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從而進一步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的智能產品。
積極踐行國際化主戰略,出口業務整體表現異常亮眼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并跑、領跑并重并行的時期,部分領域尚在補短板,部分領域正在鍛長板,總體需求量與固定資產投資額高度相關。受宏觀經濟周期性變化的直接影響,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從國際市場來看,區域經濟景氣度存在差異性,從而使得工程機械呈現弱周期性。因此,積極踐行國際化戰略是徐工機械的主戰略之一。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目前徐工機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際化之路。已形成了出口貿易、海外綠地建廠、跨國并購和全球研發“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可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產品營銷服務、全價值鏈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
依托“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2021年,徐工出口收入同比翻倍,創歷史新高。中大型裝備出口同比增長110.4%,路面機械出口同比增長92.1%,汽車起重機出口同比增長59.1%。同時,重點區域出口保持高增長,亞太區同比增長50.8%,中亞區同比增長129.8%,非洲區同比增長93.1%,歐美高端市場取得重大突破,出口業務整體表現異常亮眼。
展望后續發展,隨著徐工機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的進度不斷加快,徐工有限旗下的挖掘機、混凝土、塔機和礦機等優良資產將注入上市公司。公司將持續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司的專業化研究,布局新技術研究與應用體系的建設,堅定不移推進公司內部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快速拓展數字化產業覆蓋范圍,持續引領行業智能制造向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