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間,聆達股份(300125)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杭州光恒昱的通知,杭州光恒昱合伙人王正育及王妙琪與杭州伯翰簽署了《合伙份額收購意向書》,杭州伯翰及/或其指定主體/人士(以下合稱“收購方”)擬受讓王正育、王妙琪持有的杭州光恒昱100%合伙份額,以實現收購方通過杭州光恒昱持有聆達股份22.02%的股份進而間接控制上市公司。
企查查數據顯示,杭州伯翰共有4名股東,分別是王滿龍、王寶珍、姚一哲和岳修寅,持股比例分別為60%、30%、5%和5%,其中,姚一哲為法定代表人。
聆達股份稱,本次簽署的《合伙份額收購意向書》僅為各方關于本次交易的意向性協議,最終交易實施需根據收購方對杭州光恒昱及上市公司開展盡職調查的結果確定。本次交易存在后續正式協議簽署時間待定、未能簽署或交易無法達成的風險。
聆達股份還指出,本次交易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若本次份額轉讓簽署正式協議并實施完成,則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聆達股份除大股東杭州光恒昱以外,其余股東持股比例較為分散,例如,排名第二的股東黃煒持股比例僅為2.17%。
記者注意到,此番王正育等人的退出距離其入主聆達股份還不足兩年。2020年7月,王正育、王妙琪通過受讓杭州光恒昱原合伙人全部份額的方式取得了對聆達股份的控制,聆達股份實控人也由劉振東變更為王正育。
王正育入主后,加快了聆達股份的業務轉型進度,特別是引入了光伏電池新業務。根據聆達股份2021年報,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0%以上來源于全資子公司嘉悅新能源從事的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業務。光伏業務已成為公司重點發展的核心業務。此外,公司還通過全資子公司格爾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運營共計規模53MW的并網光伏電站。
值得一提的是,王正育此番退出背后,聆達股份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凈利潤虧損;其中,2020年虧損5602萬元,2021年虧損7270萬元。去年,由于光伏產業鏈上游價格大幅上漲,聆達股份所處的電池環節面臨上下游雙重,營業成本增幅遠高于營收增幅,這或許是導致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公司的產能規劃顯示,子公司嘉悅新能源計劃總投資40億元,規劃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產能,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已建成投產3GW高效PERC晶硅電池項目;二期投資建設5GW 210兼容182 TOPCon電池智能工廠;三期將根據市場情況和公司實際發展戰略進行規劃。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依然高位運行,這繼續給電池企業的經營增加了難度,一季度,聆達股份實現營收2.73億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凈利潤由正轉負,虧損2756.5萬元。不過,好的跡象是,愛旭股份等電池龍頭一季度已經實現盈利,硅業分會等機構的最新觀點也指出,相較于一季度階段盈虧相抵的狀態,電池廠目前已產生相當盈利。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王正育目前正被立案調查。今年1月,聆達股份曾公告稱,因王正育涉嫌內幕交易聆達股份等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彼時,王正育辭去了聆達股份董事長、董事、總裁等職務,隨后,公司出現了一輪人事變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