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A股弱勢震蕩,創業板指和科創50均跌超2%。兩市下跌股近4000只,全天成交9770億,外資凈買入35.8億,北向資金連續9日搶籌,刷新年內最長連續買入紀錄。值得關注的是,上證指數自4月27日2863點以來的反彈幅度已達13%,科創板更是迎來30%的漲幅。7月開始,市場也將迎來解禁高峰,科創板將迎來“三年限售股”解禁。分析指出,解禁后股票供給增加,對個股的影響較為明顯。
據同花順數據,經統計,A股市場6月份解禁個股有315只,7月份有285只股解禁,雖說數量上不及6月,但市值上限售解禁規模超前,特別是科創板。據浙商研報統計,7月將是科創板上市公司三年“大非”(即控股股東和實控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首發股份)解禁高峰,規模達2151億元,遠超今年其余月份。2022年科創板限售解禁總規模是10857億元,“大非”解禁約為4740億元,占43.6%。“一年限售股”(即其他股東自股票上市之日一年內不得轉讓首發股份)解禁規模為3827億元,其中8月解禁規模最大,達653億元。
從行業分布看,2022年電子行業科創板“三年限售股”解禁規模居首,達1693億元;計算機、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等行業的解禁規模也排名居前。另外,2022年科創板“一年限售股”解禁規模最大的行業為醫藥生物,達1052億元。
從個股看,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和中國通號解禁市值均超300億元。個股解禁是溢價還是折價也各有不同。如從事自動化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怡合達,解禁成本為14.14元,而最新報價為77.57元,漲幅超4倍,此次,解禁1.705億股,占總股本比例42.63%。從事物聯網領域無線通信個股移遠通信現價173.7元,而解禁成本僅28元,遠遠高出成本價。此外,還有不少個股現價跌破發行成本價,如中國外運現價為3.95,解禁成本為4.81元。本次解禁額超300億元的中國通號,現價為4.56元,而解禁成本為5.47,折價達20%。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末,中國通號的高速鐵路控制系統核心產品及服務所覆蓋的總中標里程繼續位世界第一。
大規模的原始股解禁以及后續潛在的減持壓力,成為投資者擔憂的流動性問題之一。浙商策略指出,從歷史經驗看,對于行業指數而言,解禁潮與指數漲跌幅之間的相關性并不大,限售股大規模解禁對個股的影響則更為明顯。根據創業板以往解禁潮的經驗,大股東在解禁后減持的意愿并不如市場預期的那么強烈,估值、盈利等基本面因素才是其未來能否持續走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