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出品 | 中訪網
主筆 | 方芳
“這些小鎮做題家每天上培訓班,做真題卷,也仍然考不中那個能為他們帶來安全感的編制內職務。”(中國新聞周刊《易烊千璽憑什么不能考編?又為什么要考編?》)
易烊千璽考編的話題,將“小鎮做題家”這一人物形象再次搬到臺前。“小鎮做題家”概念誕生于豆瓣的“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他們以“出身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作為符號和標簽定義自身。
本是一種自我調侃的戲謔,但官媒發表的文章,卻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否定“小鎮青年們”的努力。深陷內卷苦苦掙扎的普通人們,不該被如此對待。
易烊千璽VS“小鎮做題家”,小鎮青年被剝奪了什么?
近日,關于“小鎮做題家”的話題被迅速引燃,輿論場上重新將“小鎮做題家”這一詞條搬到大眾眼前。“小鎮做題家”,本來是自我認同為前提的自嘲,但卻被悄無聲息的轉換成一種“嘲笑”。
“這些小鎮做題家每天上培訓班,做真題卷,也仍然考不中那個能為他們帶來安全感的編制內職務。”在這篇文章中,楊時旸對“小鎮做題家”一詞大肆嘲笑,將本是對易烊千璽考編的質疑推向了普通人與特權階級的矛盾,也從而將易烊千璽放在了“小鎮做題家”的對立面。
文章寫盡太平事,不肯低頭望蒼生。對于只能靠做題、只能靠考試去接觸這個廣闊世界的小鎮青年而言,“教育是最大的公平”。仍記得,張桂梅校長對山區女童的諄諄教誨,對于小鎮青年來說,只有不間斷的努力和“身經百戰”后的比賽后,才能站在新世界前。然而一句簡單的“小鎮做題家”,便輕而易舉的否定了他們的所有努力。
小鎮做題家是什么呢?是早起晚歸不間斷的刷題?是滾瓜爛熟的課文和磨起繭的手?是父母一句句好好學習、要加油啊的勸解?還是出社會后找工作迷茫的漂泊?在他們眼中,學習意味著要回報家庭、改變命運。進入大學這個“小社會”后,他們已經認識到實現自己所期待的經濟地位不能僅靠學習成績。“小鎮做題家”這一自嘲的產生暗示出他們渴望擺脫僅憑學習獲得“救贖”的路徑依賴,希望能夠全面發展、融入新生活,但又求之難得的無力感。
被剝奪的或許不僅是那些被既得利益者攥在手里的社會資本,也是每一次的努力和那個期待著真正能夠闖出點什么的、天真的自己。
仍記得,中科院黃國平博士的致謝論文:“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東西,每次轉折都顯得那么身不由己。”
“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小鎮青年的抉擇,家鄉還是遠方?
在《愛麗絲夢游仙境》中有一個角色叫紅桃皇后,她說過一句話: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對小鎮青年亦是如此,只有不停努力,才能獲得一張“入場券”。
對于大部分小鎮青年來說,只有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在教育資源弱勢的地方走向夢想的大學。但在畢業之后,回到家鄉還是留在大城市,成了一個兩難的抉擇。
“我的家鄉很小,小到在那里容不下我的夢想;一線城市很大,大到萬家燈火卻不能給我一個家。”對于畢業后留在大城市的小鎮青年來說,大城市的絢麗多彩,為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編織了許多美麗的夢想。有看似公平的起點,有無數待以實現的夢想,有潛在的機遇,有陌生人的包容與善意,有理想也有泡沫。
一線城市就像圍城,有人想出去,有人想進來。每年都有很多年輕人追逐著夢想來到一線城市,同樣也有很多年輕人帶著各種理由離開。對留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租房只是第一步考驗,暫時安頓下來后,就會有新的焦慮。
留在北京的小劉(化名),是去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追隨女朋友,來到了北京生活。他兩住的小區離地鐵站很近,因此房租也不算便宜。但每天依然要起個大早去趕地鐵,不然擠不上地鐵的時候,就只能遲到。在經過艱難的實習期之后,一切好像進入了正軌,與此同時,屬于大城市的壓力也撲面而來。
在趕不上地鐵的時候,在過年回家聽到母親思念的話語的時候,在深夜打車回家看萬家燈火的時候,在呼吸著沉重霧霾擔心得肺病的時候,在看到房價知道自己永遠買不起的時候。為什么留在北京?或許每個北漂的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對于小劉而言,逃離縣城沾親帶故的裙帶關系、逃離日復一日的無聊生活、逃離無所適從的就業環境,大概就是他的答案。
但,想知道那些留在縣城里的年輕人現在怎么樣了?小陳說道:“相比于大城市的陰晴不定,小縣城或許更能給人一種發自心底的歸屬感。這里有我閉著眼睛都能知道路的街道,有溫情體貼的父母與好友,有不緊不慢沒有壓力的生活方式,有逐漸發展的基礎建設。”
《平凡的世界》里有這么一句話:“誰讓你讀了這么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所以,該如何抉擇呢?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小鎮做題家?名校畢業生“擠”進小縣城
在不斷內卷的就業市場下,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開始“擠”進縣城。近日,北大博士生去北京朝陽區街道當城管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熱議。有人直呼“太卷了!這是對人才的浪費!”也有人調侃,“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當代年輕人為何如此熱衷考研、考編?
數據顯示,2022年大學畢業生1076萬,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比去年漲167萬,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在就業環境內卷、大環境欠佳的背景下,不少畢業生選擇“下沉”。但如今,縣城也是很“卷”的。
5月6日,浙江麗水市遂昌縣發布《2022年遂昌縣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圍體檢人員公告》。遂昌縣是一個常住人口不足20萬的縣城,此次招聘的24個崗位有的需要專業技能,有的是鄉鎮、街道的基層崗位。而公示的入圍應聘者全部來自國內雙一流高校和國外名校,包括4名博士、19名碩士。
在名校生不斷“下沉”的同時,考研熱也成了新的圍城。如今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很多本科生就業形勢嚴峻,因此選擇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學歷。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457萬人報名,比2021年增加了80萬。與此同時,國家線也逐年提高,今年更是卷到了“新高度”。
只會考試,不會生活,似乎也成為了部分做題家們的通病。但正如鐫刻在德爾斐的智慧神廟上的箴言“認識你自己”所昭示的哲思一樣,在考研熱、考編熱的背景之下,找到真正熱愛的,并愿意為之奮斗的事情,或許才更難能可貴。
縣城里藏著另一個中國,快手里記錄的百味人生
縣城,在中國是農村的盡頭,城市的開始。
縣城,在中國是小鎮青年生活的開始,也是目送他們走向廣闊天地的墊腳石。那讓我們來看看,屬于小鎮青年的縣城生活。
比起緊跟時尚潮流,熱點從不間斷的抖音,快手似乎成了一個很“土味”的地方。接地氣的生活記錄、落魄又頑強的小人物縮影、些許聒噪又單純的中年帶貨主播,在質樸的方言里、在熟悉的鄉土環境中,展示著屬于縣城人的生活。有人在大山里起舞,有人在菜地里高歌,有人潛入最深的海底,有人登上最高的山峰。這或許是一種“接地氣”,但也是一種“真實的生活”。
事實上,縣城生活也能充滿詩意。2018年,生于1983年的張小朵最終選擇離開大城市,返回家鄉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溪口鎮,走上創業之路。經過調研,張小朵將目標瞄準了鄉村旅游研學,著力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將學習與游玩結合起來,服務鄉村振興,我感覺這條路走得挺對的。”她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
快手在文案中寫道:“參差百態,才是幸福之源。我們雖是世間的塵埃,卻是自己的英雄。”向所有認真生活的人致敬,說一句:“老鐵,沒毛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