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12日訊(記者 徐紅)7月12日,第七批國家藥品帶量采購在南京完成投開標。據《人民日報》報道,此次集采最終產生60個擬中選產品,平均降價48%。從降價幅度看,與前幾批集采相當。
總結這一次集采的特點,大致可以總結為“三多”:
1、競標企業多:據報道,參與此次集采的企業數量接近300家,達到歷次之最。
(資料圖)
2、大品種多:據統計,此次集采的61個品種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終端合計銷售額約700億元(2021年),其中超10億元大品種多達20多個,硝苯地平緩釋控釋劑型、美羅培南注射劑均超60億元。
3、多個品種出現多家企業競標: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合計61個競標品種中,競標企業達到或超過10家的品種就有接近20個,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共涉及28家競標企業,而這28家企業中最終只能產生10家中標企業。
“得而復失”的中標資格?
自2018年底至今,國家醫保局已累計開展了七批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其中第一批25個品種分兩輪集采,先于“4+7”城市試點,后擴圍至全國;第六批則是胰島素專項集采,也是國家集采首次拓展到生物藥領域。
隨著集采的持續深入,相關規則的設置也日趨完善。以這一次的集采為例,“要求中標企業不得轉讓批文”、“新增備選企業”等多項規定便被業內視為是“堵漏洞”之舉,其目的是為了完善此前集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企業中選后更換廠家”、“供應不及或因意外中斷”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競標規則上,此次集采還出現了一項重大變化。即在“擬中選企業確定準則”上,此前入圍企業報價符合三個條件之一的,便可獲得擬中選資格。但這一次,擬中選規則有了進一步的細化,被分為兩種場景。
其中,“情形一”的三個條件仍然與此前相同,但增加了“情形二”的兩個條件。
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的“擬中選企業確定準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競標壓力。
“在此前的集采中,有一些品種存在最高中標價和最低中標價價差較大的情況,有的兩者甚至相差近十倍。在舊的‘擬中選企業確定準則’下,這些報價較高的品種仍能中標,但在新的規則下,就有落標的可能。”對方表示。
據其解釋,因為依據新的規則,競標結束后,還要計算61個品種的最高中標價與最低中標價的比值(以單位可比價計),然后進行排序, 比值結果降序排列中前6名的品種的最高中標價企業仍將被淘汰。?
換句話說就是,當企業以最高價中標的時候,仍有可能痛失“到手”的中標資格。如果想確保中標資格,那就不能以過高的價格競標。
因此,此次集采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淘汰6家企業。目前,到底是哪6家企業在最后關頭又不幸出局仍不得而知,不過從已經獲得一些消息看,這次集采確有超低報價頻頻流出,包括:1元/顆的奧司他韋;從108元到3元,直降97%的明星肝癌一線靶向藥侖伐替尼等。
5中4,恒瑞丟標替莫唑胺
同此前一樣,這一次集采同樣迎來多家行業龍頭的參與。齊魯制藥和揚子江藥業兩家企業繼續領銜,分別有17個和14個品種參與競標。另外,恒瑞醫藥(600276.SH)、翰森制藥(03692.HK)、華海藥業(600521.SH)、科倫藥業(002422.SZ)、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等集采老兵也分別有數個品種參與。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翰森制藥6個競標品種中,5個品種順利中標,分別為注射用米卡芬凈鈉、鹽酸厄洛替尼片、馬來酸阿法替尼片、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鹽酸魯拉西酮片,唯一一個落標品種為替加環素。
恒瑞醫藥此次有5個品種參與競標,其中磺達肝癸鈉、帕立骨化醇、伊立替康、鹽酸頭孢吡肟4個品種中標。
4個中標品種中,又以晚期大腸癌化療藥伊立替康的市場銷售為最大,在20~30億之間。而作為國內首仿廠家,恒瑞醫藥亦坐擁鹽酸伊立替康國內市場最大份額。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恒瑞醫藥兩大產品注射用鹽酸伊立替康、鹽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合計拿下了國內61.39%的市場份額。
不過,雖然打贏了伊立替康的市場保衛戰,但公司在經典腦膠質瘤藥物替莫唑胺的競標中卻不幸失利。
據有關分析,替莫唑胺作為腦膠質瘤的一線用藥,暫無可替代品種,廠家少,后續也暫無其它申報企業,因此競爭格局較好。其口服膠囊劑型年銷售額最高超20億,注射劑雖不在醫保目錄,但也有很大潛力。
恒瑞注射用替莫唑胺由于上市較早,因此同樣占據了國內主要市場份額。但在2021年,該品種又有江蘇天士力、江蘇奧賽康、上海匯倫三家企業新獲批上市,而這一次正是這三家企業拿下了中標資格,后期或會通過集采加速醫院開發,與恒瑞平分市場。
作為國內頭部制藥企業,恒瑞因為多個仿制藥產品參與集采降價,導致業績承壓,公司并在2021年Q2出現近十年最差單季表現,當季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同一年,恒瑞醫藥的股價在年初創下歷史高點后亦開啟了一路向下的模式。
恒瑞醫藥何時能走出集采影響一直是市場關心所在。此前有觀點認為,在第五批集采之后,恒瑞被納入集采的大品種已經不多,因此集采對公司影響將慢慢減弱。但從最新披露的財報看,恒瑞2022年Q1營收、凈利雙雙下滑,顯示公司基本面仍難言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