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傳統旺季即將到來,經歷了大半年的“超長淡季”,未來4個月可謂生死攸關。
8月上旬開始,價格下行許久的水泥市場似乎有了一些“回暖”:漲價函滿天飛,行情看起來如同天氣一樣火熱。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40家水泥企業先后發布漲價函,漲幅從10元/噸至150元/噸不等,還有不少企業選擇以短信或微信的方式進行通知。截至發稿,宣布上調水泥價格的企業已超百家。
然而,有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指出,近期的漲價不排除是水泥企業與經銷商表演“雙簧” ,“每次漲價前先放風,經銷商安排司機‘搶貨’,真正開始執行漲價的時候,排隊車輛就蒸發了。在下游需求量未見大幅增加的情形下,這種做法對水泥去庫存有一定作用。”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上旬水泥價格P.O42.5散裝水泥報價370.4元/噸,環比7月下旬上漲了6.2元/噸;但相比于今年1月下旬,前七個月內已跌去超100元/噸。
價格明“漲”實“平”
打響此輪漲價潮第一槍的是華東地區。七月末,長三角區域熟料和水泥的價格開始同步上漲,其它區域隨即跟進調價。
8月5日,京津冀區域龍頭企業冀東水泥(000401.SH)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近期公司已對大部分區域的銷售價格實現上調。
8月18日,重慶水泥價格大幅上漲40-60元/噸。其中,主城區主流價格上調60元/噸,渝東南主流價格上調40-60元/噸,渝東北已于8月17日上調水泥價格60元/噸。
“最近很多區域都在漲價,但大廠商都在觀望。” 百年建筑水泥首席分析師、水泥資訊總監江元林向財聯社記者解釋,“小廠虧不下去了,只能漲價。小廠漲價后,如果大廠銷量有起色,自然就會跟著漲價。”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此輪漲價的都是掛牌價,實際成交價并沒有顯著變化。掀起這輪漲價的華東地區,僅少數企業落實上調10-20元/噸,漲價后訂單增加十分有限。目前,長三角P.O42.5散裝水泥報價集中在280-300元/噸,多數企業對漲價持觀望態度。
“今年是水泥企業漲價最難的一年,以前說漲價就漲價,今年發漲價函了也不一定能落實。”水泥人網相關人士稱,“以前大企業一開會,水泥價格就能漲一輪,少說也能漲30-50元/噸。今年開了幾次會了,價格也沒漲起來,可見這開會的作用不大了。”
江元林則認為,后續價格回調的幾率較大,因為業內有個共識,那就是“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沒漲價,落地就難。
也有企業對漲價持樂觀態度,嘉興某水泥中轉站負責人就表示:“漲10元/噸也是好的,至少證明不會再跌了。決定水泥價格的一是市場,二是頭部企業。如今頭部企業領漲,其他水泥企業肯定會跟進推漲水泥價格。”
目前,全國近一半的區域水泥價格仍處于300元/噸以下,包括云南、貴州、湖南、福建、廣西、河南、江蘇、遼寧、安徽、吉林、浙江等。并且,目前各地水泥價格掛牌價與實際成交價相差也較大,如重慶地區二者相差超100元/噸。
漲價并非需求推動
對于此輪漲價,業內評價不一。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這一輪水泥價格上漲并非市場需求推動,而是各家水泥企業強行推漲。
盤點近期發布漲價通知的水泥企業,財聯社記者發現主要是兩類:一部分是前期報價相對較低的企業,如單體粉磨站企業;另一部分是區域內產能分布較大的龍頭企業。
杭州錢潮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就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水泥價格沒漲上去,(因為)下游混凝土都沒生意,水泥用量并沒有增加。”
“現在漲價時機不對,市場沒需求,漲價無非就是把廠商的庫存變成經銷商的庫存。”水泥人網相關人士分析,“市場的需求,經銷商是最清楚的,大部分的經銷商都不看好今年的形勢,估計壓貨量也不會大,沒有需求支撐的漲價難落實。”
因此,在一片漲聲中還出現了“逆行”者。財聯社記者獲悉,為緩解熟料庫存高位,上峰水泥在新疆博樂大幅降價銷售水泥,當地上峰PO42.5散裝水泥最新報價為180元/噸,與當地主流P.O42.5散裝水泥掛牌價相差190-370元/噸。
與此同時,水泥價格上漲意味著成本端壓力的增加。有商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雖然水泥價格上漲了,但熟料價格也跟著漲,“對于中小粉磨企業來說,是漲了個寂寞。”
杭州一位水泥經銷商指出,漲價并非當下水泥行業的解藥,更像是飲鴆止渴,“都知道漲價丟客戶,但是不漲就得賠錢,還不如不賣。”
盡管限電令已在逐步實施,業內人士認為對水泥價格復蘇影響有限,前述杭州錢潮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人士稱,2021年限電后,加上“金九銀十”旺季需求,浙江水泥均價短期內曾超過700元/噸。但由于需求不振,水泥價格很快就回歸理性。
后市產能過剩壓力大
業內分析認為,水泥難以大幅提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除了下游需求不振,和下半年即將全面投產釋放的批量產能也有關系。
據卓創資訊統計,下半年全國將有50條熟料線計劃點火投產,擬增產能約7368.70萬噸。相較于上半年新增的8條熟料線、1559.30萬噸熟料產能,下半年水泥產能過剩壓力陡增,供需關系或將持續惡化。
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侯林林對財聯社記者指出,下半年90%的擬增熟料線屬于置換項目,但新投產的項目成本優勢明顯,且產能發揮率高,將加劇各區域市場價格競爭態勢。
對此,某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分析:“在整個行業熟料產能已嚴重過剩100%以上的情況下,各大水泥集團還在拼命減量置換上新線。在其它高能耗行業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情況下,水泥行業仍在盲目擴張。行業已經產能過剩,出現今天的局面并不意外。”
一個例子是,受新建產能釋放沖擊,云南市場水泥需求自2021年以來持續低迷,被市場人士稱為“被行情冷落的區域”。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企業新建產能的不斷釋放,下半年頭部企業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加強。”前述業內人士如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