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軍受邀參加央廣網主辦節目《中上協會客廳》,就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機器人技術拐點時間、“人形”機器人的必要性及機器人市場未來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機器人技術“拐點”已至?
小米發布第一款人形機器人,亞馬遜宣布收購I Robot,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稱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將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動上面世……近期,全球科技巨頭都紛紛發布機器人重磅產品與戰略,機器人產業熱度愈漲愈高,是否機器人產業的拐點要到了?
(資料圖片)
對此,科達自控付國軍認為機器人技術接近成熟,已進入技術拐點,但因產品成本與價格問題,應用相對較少。付國軍還指出目前機器人的概念較多,但大部分應用場景還是在服務領域或普通工業領域,一些特殊環境的機器人發展還是相對落后。只有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成本和價格下降,市場需求得到拉升,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真正的拐點才會到來。
機器人把煤礦工人從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
“我們在做智慧礦山的過程中,發現好多地面上的技術無法應用到礦山,但煤礦是危險性非常高的行業,發展到以后一定是無人采掘,這就需要大量的機器人去工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追求的是機器該怎樣替人干活。”付國軍說道。
科達自控主營業務是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提供礦山數據監測與自動控制系統、市政數據遠程監測系統等服務,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改造和自動化控制的需求,主要應用于智慧礦山等領域。
煤礦采掘過程中都是個性化的工作,沒有智能化,在煤礦井下的機器人就無法應用。而作為深耘智慧礦山領域的企業,科達自控對特種機器人行業非常熟悉,且具備一定的智能終端的開發能力。付國軍表示,科達自控就在這方面切入了特種機器人的研發,專門為煤礦打造替代人的機器,不斷努力真正把煤礦工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
機器人最重要的還是戰斗力
據媒體報道,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esla Bot擬于近期發布,馬斯克也在近期發表的文章中提及“為何需要‘人形’機器人”。機器人熱潮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人形”機器人。但是同時,對于是否一定要追求“人形”業內外仍存疑問。
付國軍對此則認為不應一味追求“類人”形態,對于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應根據其功能做形態選擇。“對于服務機器人來說,‘人形化’可能很有必要,但對于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我感覺暫時需求還不高。”
付國軍講到在特種機器人領域,機器人最重要的還是戰斗力。“對企業來說追求的目標是客戶需要什么我們就去做什么,客戶的第一需求一定是既能完成任務又造價便宜的產品。所以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類人’當然是最好了,但如果代價過高,市場也難以接受。”
付國軍亦提到對于采礦業,“人形”機器人暫時沒有替代其他的機器人可能性。在采礦機器人這個環節,采礦很復雜,既要支護,又要割煤、運輸、裝煤,許多動作需要同時完成,“人形”機器人做成和人一樣兩只手,只能完成一半的工作。
“結合科達自控目前智慧礦山相關的業務,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用機器人把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至于機器人是兩條腿還是4條腿,是用輪子驅動還是用履帶,我們實際上并不關心,它跟人交互的機會也不多,長得像不像人,關系并不大。”付國軍表示。
關鍵詞: 特種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