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龍佰集團(002601)公告,目前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二期5萬噸/年)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公司磷酸鐵產能達到10萬噸/年,規模進入行業前五。此外,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三期10萬噸/年)目前已啟動,預計2023年第三季度末建成投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了解,該項目是河南省“三個一批”重點項目,是龍佰集團布局鋰電正極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司表示,“十四五”期間,集團在布局焦作磷酸鐵項目基礎上,在襄陽、甘肅等基地也陸續規劃建設磷酸鐵鋰項目,至2025年末,將形成超50萬噸的產能規模。
對于切入鋰電材料產業鏈,龍佰集團表示,2021年以來,集團秉持“大化工、低成本”的發展思路,借鑒鈦白產業成功經驗,將全產業鏈和一體化貫穿在鋰電材料項目之中,形成鈦產業與鋰電產業耦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格局,通過回收利用鈦產業廢副產品硫酸亞鐵,富余燒堿、硫酸、蒸汽、氫氣等直接或間接用于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打造鈦鋰產業高效融合的典范。
當前,磷酸鐵鋰成為鋰電產業鏈中最受歡迎的投資板塊之一。自2021年磷酸鐵鋰電池占有率達到51%,市場占有率成功超越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景氣度持續升高。
近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10月份動力電池月度數據顯示,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占比提升明顯,前十月,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136.0GWh,占總裝車量60.6%,累計同比增長155.6%,呈現快速增長發展勢頭。
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高小兵發布數據,預計2022年中國鋰電材料出貨量增速在60%以上,其中,預計磷酸鐵鋰出貨量同比增超140%。同時,他預測,到2025年,預計中國磷酸鐵鋰出貨量將超過300萬噸,較2021年增長5倍,預測2025年磷酸鐵鋰市占率約達62%,較2021年提升19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磷酸鐵鋰行業產能規模持續擴充。
今年10月,富臨精工宣布,其子公司江西升華擬與宜春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同書》,擬在宜春經開區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新型高壓實磷酸鐵鋰及配套主材一體化項目”。
同月,萬潤新能宣布,擬使用部分超募資金20.49億元增資子公司,投建24萬噸/年磷酸鐵鋰聯產24萬噸/年磷酸鐵新項目。
此外,多家磷化工企業也向下游延伸,切入磷酸鐵鋰領域。川金諾10月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5億元,用于5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前驅體材料磷酸鐵及配套60萬噸/年硫磺制酸項目、廣西川金諾新能源有限公司1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一期工程、補充流動資金。
記者注意到,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也對相關公司磷酸鐵鋰業務頗為關心。11月16日,多家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應磷酸鐵鋰業務情況。
大中礦業表示,公司在磷酸鐵鋰、電池業務領域將與鋰礦新能源下游企業通過控股、參股、合作等方式全面合作,推進磷酸鐵鋰和電池項目的落地實施,相關合作談判均在積極推動之中。
豐元股份表示,豐元鋰能在玉溪市投資建設規模為20萬噸鋰電池高能正極材料及配套相關項目,項目擬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后續項目根據一期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目前玉溪基地5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不過,在日前德方納米最新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談及產業內關于磷酸鐵鋰會過剩的言論時,德方納米稱隨著大量企業跨界入局磷酸鐵鋰行業,行業未來會形成結構性的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中低端產能過剩。
隆眾資訊表示,未來五年,將迎來磷酸鐵鋰產能的集中投產期,預計2027年行業或進入產能過剩階段。根據磷酸鐵鋰市場情況來看,預計市場的同業競爭將逐漸加劇,產品質量同質化增強,市場競爭將由產能、產量、產品質量的競爭轉變為成本、利潤、產品創新化的競爭。目前,仍不斷有新的投資者進入磷酸鐵鋰賽道,建議投資者適度謹慎投資,切莫盲目。
關鍵詞: 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