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基金管理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的出臺,公募基金行業對聲譽風險管理的重視達到新高度。為響應監管部門精神,提升行業聲譽風險意識,財聯社旗下鯨平臺聯合信鴿輿情系統,利用專業大數據技術,監測分析基金行業輿情動態,以期幫助各基金公司進一步維護機構品牌形象。本篇監測區間為2022年12月28日-2023年1月3日,從監管、行業、公司三個維度觀察公募基金行業輿情環境。
監管動態:基金經理與券商研究員聯手“老鼠倉”雙雙收到監管處罰
12月28日,河北證監局發布的兩則行政處罰書顯示,申萬菱信智能驅動基金的基金經理徐遠航被責令改正,并處以50萬元的罰款;長江證券研究員靳昕被給予警告,并處以3萬元罰款。處罰原因是,基金經理徐遠航告知長江證券分析師靳昕非公開信息,靳昕及其父親利用這一信息炒股,均構成違法違規。此外,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關于基金從業人員信息的數據顯示,徐遠航已經不在申萬菱信基金工作。
11月至12月,連續兩起“老鼠倉”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媒體評論認為,此次“老鼠倉”問題,徐遠航、靳昕只分別被罰了50萬元、3萬元罰款,處罰力度顯然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作用。呼吁監管層加強治理基金經理的“老鼠倉”問題。
行業輿情:2022年基金產品、基金經理、基金發行盤點
基金產品方面,媒體報道稱,2022年,逾10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度凈值下跌近5成,其中墊底的為莊皓亮管理的華寶科技先鋒,該產品2022年凈值跌幅達49.87%。媒體關注基金業績“冠軍魔咒”現象,即當年獲得冠軍的基金往往在下一年度表現不佳,自2012年以來10年的業績冠軍發現,除2018年為債券型基金奪冠,其余9只昔日冠軍基金2022年表現均為負收益,更有部分產品淪為同類倒數。
基金經理方面,萬家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黃海包攬業績前兩名。百億基金經理李元博管理的產品同樣在2022年遭遇“集體崩塌”,多只產品跌幅超4成,蔡嵩松、張仲維管理的多只產品也有類似遭遇。梁永強、曲揚、茅煒、孫迪等基金經理旗下亦有產品2022年凈值跌幅近4成,楊銳文、劉江、韓廣哲、肖瑞瑾、李化松、勞杰男、陸彬、王培、李永興、杜猛、洪流、傅鵬博、黃興亮、周克平、陳金偉等基金經理旗下各有產品過去一年跌幅超3成,
基金發行方面,今年以來截至12月28日,公募基金市場新成立1520只基金產品,較去年全年減少493只;合計募集規模1.48萬億元,僅為去年全年2.96萬億份規模的一半,創下近三年新低。今年以來發行失敗的基金數量增至25只,較之去年同期的31只產品有所減少。
公募基金公告情況:圓信永豐浦瑞三個月定開債募集失敗
據星礦數據顯示,共有20只基金發布發行公告,涉及中銀基金、永贏基金、興業基金、廣發基金、長城基金等。新發基金中,偏股型、指數股票型共9只、純債型、偏債型、普通債券型共11只。共有55只基金宣布成立,涉及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永贏基金、嘉實基金等。有4只基金產品上市,最新凈值略高于上市前一日凈值。有1只基金產品募集失敗,投資類型為純債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