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三年,蘇州銀行股價重新站上“8元”。
勝馬財經獲悉,1月5日,銀行股未能復制前一日全線飄紅的火熱行情,但蘇州銀行卻是個例外,截至收盤,蘇州銀行股價報收8.03元/股,盤中一度達到了8.14元,總市值逼近300億。
(資料圖片)
其實不光是近段時間,近一年多以來,蘇州銀行一直是A股銀行板塊的“例外”。
過去的2022年,A股42只銀行股走勢分化明顯,統計顯示,只有14只銀行股實現上漲,其中8只個股漲幅超過10%,4只個股漲幅超過20%,但整體銀行行業指數去年累跌10%。
反觀蘇州銀行,公司股價從最低點5.67元扶搖直上,一直到2023年1月5日的超過8元,全年漲幅超過了35%,位列2022年銀行牛股榜單前三甲。
從2019年8月2日上市以來,單看蘇州銀行近一年的股價表現,無論其跨度之長,漲幅之高都是上市以后前所未有的。
股價走強僅僅是表象,對蘇州銀行來說,一個全新的成長期正在開啟,其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蘇州銀行逆勢上揚的關鍵密碼又在哪里?
“背景”強大、“地基”夯實
銀行好不好,和所在地的經濟水平直接相關。
蘇州銀行于2002年在蘇州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基礎上發起設立,2004年重組為江蘇東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5家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9月更名為“蘇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3月,正式由農村商業銀行轉變為城市商業銀行。2019年8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境內第33家A股上市銀行。是蘇州唯一一家本土上市城商行。
銀行經營穩不穩,股權結構至關重要,監管層曾說過,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違規行為是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引發金融風險的重要源頭之一。
因此勝馬財經認為,銀行股東絕對是衡量銀行經營或未來業績的重要標準之一。
蘇州銀行的十大股東方面,蘇州市財政局全資控股的蘇州國際發展集團為第一大股東,此外還有虹達、波司登、吳中等民營股東參股。
蘇州銀行十大股東持股明細
此外,正如人們能通過銀行業務了解當地的行業,企業供應鏈情況、資金情況還有居民儲蓄情況一樣,銀行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也決定著銀行發展的上限。
蘇州作為蘇州銀行的發源地,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2021年蘇州的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了四萬億,一舉超過上海、深圳,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蘇州銀行作為區域性的城商行,深耕蘇州,面向江蘇,融入長三角,在全省開設了11家分行和168個網點,基本覆蓋江蘇全境,潛在客群以及業務拓展空間比較廣闊。
業內專家曾指出,蘇州銀行在蘇州本地占據了78%的網點,超六成的貸款規模,而且有70%-80%的利潤率,在服務當地民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充分享受了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再一個,從產業發展前景看,蘇州正在從“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強市”,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均超50%。
從經濟主體看,中小企業眾多,民營經濟發達,小微金融基礎良好。
從消費能力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均保持全省第一,且居民杠桿率處于適中水平,“加杠桿”空間較為可觀。
所以勝馬財經認為,蘇州銀行不僅“背景”強大,發展“地基”夯實,未來也有相當確定的成長性。
資產質量不斷優化 業績持續改善
國外有一句諺語,叫好土出好苗,好苗結好果。
得益于自身條件優秀和生長土壤好,蘇州銀行的總資產,從上市前一年2018年的3100億,增長到2022三季度末的超過5000億,增長超過了60%,4年復合增長率也遠超10%。
資產結構方面,1/3零售+2/3對公的貸款結構,對公制造業占比達到17.7%,其余行業分布均衡,基建類、房地產貸款占比僅20.5%、3.9%,低于城商行平均的27.1%、6.3%。
勝馬財經了解到,資產規模穩健抬升的同時,蘇州銀行的不良率自2018年達到頂峰之后呈不斷下降趨勢,2022年三季度不良率環比再降2BP,達到了0.88%,是自2014年以來歷史低位。
此外,2022年上半年蘇州銀行不良貸款核銷金額341萬元,第三季度單季無新增核銷,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存量包袱徹底完成出清。
同時,撥備覆蓋率高位再度大幅增厚,截至9月末公司撥備覆蓋率達到533%,較6月末提升27.6個百分點,較年初提升109.6個百分點,反哺利潤空間充足。
伴隨資產規模的擴張,蘇州銀行的營收也穩定上漲。從2018年的77.4億,到2021年的108億左右,增長率40%,3年復合增長率也達到了兩位數。
歸母凈利潤則從2018年的22.4億,到2021年的31.07億左右,而2022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了31億,預計今年全年凈利潤繼續實現較大增長幅度。
尤其是在最近2年,蘇州銀行凈利潤提升明顯,繼2021年大幅提升至31億之后,2022年僅有3個季度就追平了去年的成績,凈利潤增速明顯加快也成為蘇州銀行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縱觀蘇州銀行上市后的各項數據,該升的升,該降的降。最終呈現的是資產質量不斷優化,業績持續改善的結果。
不斷自我革新
蘇州銀行的發展歷程之中,有一條不易察覺的主線是長期“自我革新”,這種自我革新是全方位的,有人事架構、有戰略路徑、還有具體的業務轉型。
2015年即進行“事業部制改革”,建立了較為市場化的機制。
這一在全國城商行范圍內率先進行的事業部變革,打造出了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三大專業化經營事業部。
2017年,蘇州銀行再次主動推進事業部+2.0變革,深耕數字金融領域,增設數字銀行總部。
強化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實踐,促進全行經營決策、業務管理、風險控制更加科學合理,逐步實現再造一個“線上蘇行”的目標。
同時調整了總行及總部職責,明確總行管總、總部主建、區域主戰的職責邊界,完善全行考核機制,使總部定位更精準。
這幾次改革突破了不少城商行的“改革難點”,比如實現了總行及事業部對分行的管理能力更強,有利于各項戰略的貫徹與執行。
好處是能夠更好的推動過去幾年的零售轉型,零售產品體系也得到不斷升級,再一個,風控權限,特別是大額貸款審批上收等等。2021年,公司進一步推動“事業部變革2.0的再度優化”、市場化經營體制改革,目前高管基本實現“市場化定薪”,極大的增強了高管們的工作激情。還通過加大吸引金融科技、專業業務人員等人才資源,各項業務實力不斷增強。
自我革新帶來的收益之中,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蘇州銀行的“財富轉型”。
蘇州銀行是作為江蘇省第三代社保卡主要發卡行之一,借助這一優勢,近些年該行不斷在社保、醫療、工會、食品、新市民等金融領域深耕細作。打造了社銀、蘇醫慧、蘇食慧、蘇工慧、康養、蘇E付等市民服務共同體,換言之,蘇州銀行的本土客戶基礎十分雄厚。
正因如此,蘇州銀行個人存款占比兩年內大幅提升,而從存款、本行理財,走向全品類產品渠道建設,財富轉型順勢進入新階段。
據勝馬財經了解,在2022年上半年在行業性的中收承壓背景下,蘇州銀行中收增速近26%,反映了渠道側布局力度之大。
而近期,在公募基金領域,蘇州銀行更是連獲兩大牌照,財富轉型如虎添翼。
蘇州銀行的中收約80%來自于理財+代理類收入,有機構測算蘇州銀行全年零售AUM有望突破2700億,若能達到類似成熟的招行的結構,靜態測算AUM可提升至3692億,如若再考慮到未來15%左右的資產增長下,AUM也會隨之穩步增長,實際空間更大。
可以這么說,蘇州銀行各項數據持續向優,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風險管理取得突出成效、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能力明顯增強,而這也是近年來中國整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突出亮點。
蘇州銀行近一年的增速跑贏了同行,跑贏了板塊,正是因為多年來不斷地自我革新積累了蛻變的力量,從蘇州銀行身上,我們能夠得出結論,銀行業目前仍然處在改革與發展并駕齊驅的階段,唯有自身主動求變、打造積極作為的內在動力,方能在大變局之下開創屬于自己的新局面。(來源:勝馬財經)
關鍵詞: 蘇州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