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仕蘭中國區總裁陳戈在出席美素佳兒新品發布會時表示,“過去三年我們都保持穩健的雙位數增長,2023年我們的目標依然是保持穩健的雙位數增長。”
(資料圖)
在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和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乳制品市場都陷入消費低迷,全球四大奶粉巨頭中,已有一家決定撤離、一家本土化運營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同為外資乳企的菲仕蘭為何有這么大的“口氣”,光靠美素佳兒和皇家美素佳兒,菲仕蘭又能在中國走多遠呢?
根據尼爾森零售數據,今年1-10月,美素佳兒整體實現市場份額6.6%,最新10月的市場排名已經上升到第五位。其中,皇家美素佳兒今年的市場份額更屢創新高,其在超超高端價格帶產品中的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6.4%攀升至8.1%。
專注中高端市場固然是好事,但靠一條腿走路卻并非長遠之計。目前菲仕蘭在中國銷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有三種:皇家美素佳兒,美素佳兒源悅全系列以及通過跨境電商銷售的美素佳兒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系列,均與美素佳兒沾邊。雖然,菲仕蘭還面向輔食市場推出了美素佳兒嬰幼兒米粉,在專業乳制品方面,也推出了菲仕蘭大師奶酪以及兩款黃油新品。但這兩塊業務尚不成氣候,在整體業務的占比還不及奶粉業務的零頭。
值得注意的是,菲仕蘭幾乎所有產品都是由海外進口,雖然保證了“血統”的純正,卻也顯示出其本土化的能力不足。事實上,菲仕蘭曾與輝山乳液有過一段本地“姻緣”。2014年10月,菲仕蘭曾斥資7億元與輝山乳業成立合資公司,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菲仕蘭和輝山乳業將在中國生產、推廣和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合資公司由菲仕蘭方面負責生產、管理、銷售,輝山乳業負責提供原料;2016年,國產子母奶粉正式在合資公司投產并上市。但輝山乳業不久后爆發財務危機,2018年2月,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完成對輝山乳業合資公司的合資收購,子母奶粉成為皇家菲仕蘭公司全資品牌產品。但國產子母奶粉主打中低端,在國產奶粉稱霸的三四線城市的銷量并不理想,甚至大多數消費者都沒聽說過這個品牌。
2022年下半年,菲仕蘭向伊利出售其在中國的唯一一家嬰幼兒奶粉工廠,即生產子母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沈陽秀水工廠。雖然與伊利的交易只涉及工廠,不涉及子母品牌,但子母奶粉國產版顯然已成為菲仕蘭的棄子。
新國標和代購挑戰一同來襲
2021年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即新國標,宣布2023年2月22日為正式實施日,若在此之前企業無法通過新國標注冊,到期后也將不能再生產產品。
對于國外廠商來說,海外疫情明顯增加配方注冊審查難度,減緩注冊進程,時間成本更大。2020年新注冊的配方中,國產品牌占比達到65%。而截至目前,菲仕蘭僅提交了五個產品系列的二次配方注冊申請。
除了新國標的市場準入挑戰,菲仕蘭中國還得面臨疫情放開后,海外代購渠道對國內渠道的沖擊。在2020年之前,海外奶粉代購業務進行得如火如荼,盡管美素佳兒等多個海外品牌在國內均有銷售渠道,可大部分消費者出于價格和原產地因素更傾向于代購。以皇家美素佳兒二段奶粉為例,其天貓旗艦店價格為209元/罐,而港版的天貓國際售價則在134.7元左右,將近三分之一的差價讓消費者不得不猶豫。
而菲仕蘭中國這幾年在國內的雙位數增速也要極大歸功于疫情導致的國際物流不便。疫情后,美素佳兒在京東國際和天貓國際的美素佳兒官方門店銷售一度增長了50%,進口奶粉則被黃牛炒到700元一罐。
如今隨著疫情的放開,代購再度活躍起來,免稅股、旅游股、航空股紛紛揚眉吐氣,菲仕蘭中國的兩位數算盤還能打多久呢?(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