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發布2022年業績。數據顯示,2022年奈雪營收約為42.92億元,同比下降1%;經調整后凈虧損約4.61億元,與2021年的1.45億元相比,虧損缺口越來越大。
但在發布2022年巨虧業績財報的同時,奈雪的茶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林表示:“奈雪計劃在2023年新開600家,門店選址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虧損缺口越來越大、門店經營指標均下滑的情況下,奈雪拿什么再開600家新店?
(資料圖)
擴店與虧損,業績指標均下滑
上市一年半之后,奈雪仍未走出虧損的深淵,2022年經調整后凈虧損約4.61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453億元幾乎翻了三倍。細數近年來的業績報告,其盈利狀況一直頗為慘淡,且以2021年為轉折點,業績虧損再次邁上了新階段。
2021年起,奈雪就開始了瘋狂擴張,當年凈增門店數高達 326 家。在擴張之下,其門店成本問題也浮出水面,2021年其凈利潤虧損達 1.5 億,是此前三年累計虧損額的近 3 倍,員工成本上漲64%至14.2 億元。
到了2022年,在疫情沖擊之下奈雪仍凈增251間門店,凈虧損也翻了三倍。但其員工成本微降4.35%至13.62億元,不過該項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從33.14%到31.73%僅下降約兩個百分點,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在2022年的員工數量卻有所減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員工總數為10671人,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奈雪的員工總數為7557人,減少了3114人。
在門店數量增長的同時,奈雪的門店利潤率也在下滑。2022年,奈雪的茶茶飲店錄得門店經營利潤為4.699億元,較2021年下降約20.6%;門店經營利潤率為11.8%,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2.7個百分點。
開店節奏逐漸加快,產品同質化問題難解
虧損加深之下,奈雪依然要繼續擴張。2023年4月18日,奈雪的茶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運營情況,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錄得凈新增38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共經營1,106間奈雪的茶茶飲店。
奈雪同時表示,將貫徹“于現有高線城市加大門店密度”的戰略,在確保點位質量和租金條件優惠的基礎上,上調全年門店計劃至600家。截至本季度末,公司約有300家已簽約或接近簽約門店,預計此后開店節奏會逐漸加快,基本符合以往集團的店鋪拓張策略。
頻繁開店之下,奈雪卻沒有那么多新品可賣。就在近日,古茗和奈雪前后推出春季新品,卻尷尬的撞“大師”了。
3月17日,古茗官宣“原創龍井系列”即將重磅回歸。據品牌方介紹,此系列去年首次邀請了非遺大師樊生華為首席導師,今年將再次攜手大師推出新品。而一周多之后,3月30日,奈雪的茶也官宣了“尋香中國茶”首季上映,推出“龍井青團寶藏茶”。品牌方文案介紹,相關系列產品也是由西湖龍井非遺傳承人樊生華老師監制。且兩家茶飲的品牌海報上大師的姿勢幾乎都一致,這不禁引來網友調侃:兩個品牌是拼團拼了位大師嗎?
事實上,當下茶飲市場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十分嚴重,極易被復刻的模式使得同類型的產品幾乎家家都有,如生椰拿鐵、芋泥奶茶和茉莉奶綠,幾乎都能在當下熱門奶茶店中找到它們的身影。
同時,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奈雪還選擇在營銷端發力,通過聯名其他IP以及優秀品牌的方式進行傳播,如近日奈雪與新海誠最新IP《鈴芽之旅》聯名推出 “霸氣生酪系列”,可謂是蹭足了熱點。
另一方面,隨著蜜雪冰城異軍突起,茶飲市場的“價格戰”也悄然而至,自喜茶突然降價,將高端奶茶的價格底線拉到10元區之后,奈雪也推出9-19元的“輕松系列”,迎合消費市場。數據來看,2022年奈雪每筆訂單平均銷售價值為34.3元,比2021年的41.6元,減少了7.3元。
股價方面,自奈雪以“茶飲第一股”的標簽上市后,股價便一直跌跌不休。截至2023年4月25日,奈雪的股價為7.680港元/股,總市值為131.72億港元,相較于上市首日的294億港元,不到兩年市值已蒸發大半。
2023年,隨著疫情緩解用戶消費力得到釋放,但奈雪的壓力并未消退,此時進行激進擴張可謂是一場豪賭,奈雪勝算幾何呢?(內容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