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主板掛牌上市。若上市成功,中國中免有望成為港股史上第二大、年內最大規模IPO項目。
這也是中國中免自2009年10月登陸上交所A股后第二次沖刺IPO。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涵蓋全牌照、全部免稅店類型,并且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經營免稅業務的運營商,截至2020年末,中國中免經營194家免稅店,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名副其實的免稅店巨頭。此次赴港IPO,中國中免是打算“A+H”股同步發行。
時隔12年,中國中免為什么會選擇再度上市?究其原因是免稅市場產生了明顯的變化。
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免稅店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不同體驗。
首先是外國品牌的斷崖式下跌。
今年2月,韓國兩大免稅店樂天及新羅在仁川國際T1航站樓的經營到期,他們決定不再續約,關店撤出。韓國免稅店協會透露的數據顯示,韓國免稅店銷售額1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歐洲免稅品牌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數據顯示,過去連續6年排名第一的瑞士公司Dufry收入降幅達62%。
國外免稅品牌的低迷,給中國免稅品牌帶來了新機會。中國中免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中國中免分別實現營收346.20億元、480.10億元及525.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8.67億元、54.71億元和71.10億元,實現明顯的數據增長。中國中免A股(601888)股票也在近三年內實現明顯漲幅。記者看到,截至昨日收盤,中國中免市值達5857億元。
其次,中國免稅市場正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玩家參與進來。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統計,預計2022年,中國免稅市場規模將達944億元;2025年或增至181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4.4%。而國內免稅品牌,除中國中免外,目前還有日上免稅行、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深圳免稅集團、珠免(格力地產)、中出服(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中僑(吉林中僑免稅外匯商品有限公司)和王府井。其中,王府井的免稅牌照于去年6月頒發。此外,眾信旅游、歐亞集團、步步高、綠地集團等企業都表露過計劃或正在申請牌照。
多個玩家入局,讓市內免稅店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去年4月,杭州開出首家市內免稅店,位于長河街道濱盛路星光大道二期,由“中出服”管理運營。目前已開放兩層,但需帶護照才能購物。而這一年來,長沙、北京、上海、青島和廣州等多座城市也已落地或計劃落地市內免稅店。
對于中國中免來說,此次選擇港交所再度上市募資,很大程度上也正因為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在赴港招股書里的風險因素中,中國中免就提到了競爭壓力和特許經營權帶來的不確定性。為應對風險,中免這次上市擬定的款項用途包括進一步擴大香港、澳門市內免稅店網絡,并利用倡議,尋找在大型交通樞紐及市中心等地區開設市內免稅店的機會。(記者 徐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