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投資機構的清倉,一邊是大刀闊斧扎進不動產投資,中國平安近期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除了平安人壽擬投資上海來福士廣場等六個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之外,記者觀察發現,作為碧桂園、中國金茂、華夏幸福等地產巨頭第二大股東,平安人壽的投資開始轉向國際背景集團。
重倉超13家房企
平安人壽日前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擬投資上海來福士廣場等六個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
記者查閱該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看到,中國平安在不動產投資方面,包括與不動產關聯的物業、債權和股票,投資金額占保險資金總規模的7.5%左右。
記者觀察還發現,中國平安還是碧桂園、中國金茂、華夏幸福、旭輝控股集團等著名房企的大股東。
在股權投資方面,中國平安基本不參與項目開發運營,而是通過參股獲取利潤分紅,或者與房企聯合開發。據粗略統計,中國平安重倉了13家房企,與20多家龍頭房企有合作關系。
記者從一季報中國平安集團合并資產負債表看到,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截至2021年3月31日為60,428百萬元(未經審計),而該指標截至去年12月31日為57,154百萬元(經審計)。
不動產投資看中穩健收益
中國平安是一家多元化保險企業,2020年其總營收為12183.15億元,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收入占比16.12%。查看財報可以發現,該集團主要涉及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信托業務、證券業務、其他資產管理業務、科技業務等。
那么作為一家多元化險企,為何熱衷于不動產項目投資呢?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公開表示,不動產項目投資期限長,租金收益相對穩定,能夠很好匹配壽險資金規模大、久期長的負債特性,因此合理配置一定比例不動產也是中國平安的長期投資策略之一。
此外,該策略與險資運用于不動產項目空間不斷加大有關。記者查閱相關監管規定留意到,2015年監管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將該比例提升至30%。拿此次擬投資六個來福士廣場項目為例,項目投資余額僅占平安人壽上季度末(2021年3月31日)總資產比例約1%,而該公司投資非自用性不動產類的賬面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約10.3%,遠低于30%的監管要求,風險可控且未來仍有投資擴大空間。
對于中國平安在該領域的投資,中泰證券在研究報告中分析稱,一方面,商業地產的久期足夠長,能夠滿足險資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需求,根據中國平安的披露,平安人壽保單的負債久期一般在15年左右,目前固定收益類資產久期仍存在缺口,一般在7年以內;另一方面,此次其收購的6個來福士項目均處于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去年在疫情影響下平均出租率仍有90%,現金流充裕,疊加長期地價升值,基本可以達到險資的長期收益率目標。
從最新的投資趨勢看,中國平安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開始轉向國際背景集團。
盡管如此,二級市場上的資金則有不同的看法,6月17日公告,大股東卜蜂集團通過下屬子公司于今年1月1日至6月16日期間,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的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H股約1.8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1%。該時間區間中國平安H股的成交均價為90.81港元/股,按照該價格計算,卜蜂集團的減持套現約折合人民幣達138億元。而后私募知名人士李馳在微博透露清倉中國平安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與其他保險股走勢一致,今年以來,中國平安股價“跌跌不休”。截至7月12日收盤,中國平安股價為59.4元/股,下跌1.15%,年內跌幅超過31%。(記者陳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