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鵬汽車成功赴港IPO之后,理想汽車也將于近日駛向維多利亞港,在港股迎來二次上市。
據港交所披露,理想汽車將于8月12日正式開始在聯交所進行交易。作為頭部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今年的市場表現勢頭火熱,但也面臨產品線單一和持續虧損等難題。雙重上市能否打開困局,我們不得而知。
發售價每股118港元,披露產品計劃
日前,理想汽車于港交所發布公告。記者獲悉,理想汽車預計將在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開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股份代號為2015,其港股的國際發售及中國香港公開發售的發售價定為每股118.00港元。根據1億股計算,本次募集凈額達116億港元。
此前,理想汽車已于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繼蔚來之后第二家上市的造車企業。2021年7月7日,小鵬汽車正式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成為首個在港交所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將成為繼小鵬之后第二款雙重上市的造車企業。
招股書顯示,理想汽車勾畫出了未來宏大的目標:2022年推出全新的“X”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研發一款全尺寸豪華增程式電動SUV,2023年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汽車,并且每年都至少有兩款純電動車新產品推出。
理想急于推出新產品,是因為理想只有一款車型理想ONE在售,理想ONE此前銷量拿到連續幾個月新能源SUV榜冠軍的佳績,但是作為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也一直頗受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交付量維持在新勢力頭部水平,7月交付新車超過8500輛,同比增長251.3%,超越蔚來成為造車新勢力中交付數量第二名。今年前七個月,理想汽車總交付量達38743輛,理想ONE累計交付量達到72340輛。但值得注意,隨著比亞迪和特斯拉等競爭對手下調產品價格,理想能否保持高銷量仍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3年虧損41億,留給理想汽車的時間還有多少?
新能源造車是公認的燒錢項目。官方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2.844億元、1.517億元、94.6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5.32億元、24.39億元、1.52億元,三年總共虧損41億。2021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虧損3.6億元,是2020年全年的兩倍。
對于虧損狀態,理想汽車直言,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還會持續。公司預計2021年凈虧損將繼續擴大,主要是由于持續投資于未來車型的研發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生產設施、銷售及服務網絡的擴張。
在現金流上,理想汽車也是弱于同為頭部玩家的小鵬和蔚來。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7月20日,理想汽車現金儲備為303.6億元,而蔚來和小鵬分別為475億元和362億元。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未來在開展業務和研發等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制約。而在2018年到2021年Q1,理想汽車在研發費用投入巨大,已經合計支出達到35.77億元。
此外,理想主打增程式動力技術,憑借性價比優勢占據了一定市場;但同時,此技術路線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且正面臨政策包容度下降的風險。據了解,全國多地已經開始收緊對增程式車型新能源車身份的認定,不再被政策鼓勵,也意味著少了與其他動力車型競爭的一個重要籌碼。
除此資金方面的焦慮之外,理想在口碑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2020年理想ONE的“斷軸事件”,將理想汽車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根據媒體報道,理想ONE累計發生前懸架碰撞事故一共百余起。而在前段時間,理想ONE又經歷了“水銀事件”風波,也側面表明理想在產品質量把控方面還存有進步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至今還未盈利且持續虧損的理想汽車,對資金的需求仍是第一位。增強研發、擴大銷量,任何一項都需要耗費巨資,這也是理想急求回港上市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回歸理性,讓以前近乎瘋狂的市場很難再現,在美股輕易融資日子愈發困難。
理想被資本市場熱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定位符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而其產品線單一、供應鏈分散程度高、持續虧損也暴露出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整體來看,理想汽車回港上市或許能夠解決資金問題,但是否能夠持續獲得資本和市場青睞還是取決于其產品表現,后續理想純電產品線有所起色,才真正能撐起更高的估值,不然回港上市實質上也無法打開困局。(記者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