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朝天門碼頭和周師兄火鍋相繼宣布獲得近億元Pre-A輪融資和A輪億元投資。
重慶雖然是火鍋的發源地,但最近幾年來,一直與資本保持距離,鮮見投融資事件。8月,重慶兩家火鍋品牌分別獲得融資,對行業有哪些啟示和影響?重慶火鍋又面臨著怎樣的機會和挑戰?
朝天門的“貨”領域:
向上探索供應鏈延展 研發更多強關聯食品
近日,重慶風味新消費品牌“朝天門碼頭”宣布已獲得近億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為高榕資本、熊貓資本、展澤投資、紅點中國和弘暉資本。
此次獲得融資的朝天門碼頭是什么樣的品牌?
“朝天門碼頭作為重慶朝天門餐飲控股集團旗下新消費品牌,主要專注于新零售‘貨’領域。”重慶朝天門餐飲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普表示,所謂新零售,即洞察消費者需求,提升“人、貨、場”運營效率的零售模式與技術。
這次融資,相當于將“貨”從線下“場”的門店剝離開來,主要強化產品研發和數據中臺建設,在拓展市場的同時開啟向上游供應鏈的業務延展。
具體而言,將開發更多重慶強關聯食品。融資后,朝天門正籌備建廠投產,在搭建火鍋底料、方便食品等常溫長保產品線以外,依托另一線下子品牌“九園小吃”,拓展一條低溫長保的冷鏈食品線。
那么,此舉是否意味著朝天門向“貨”領域轉型?
對此,王普稱,線下門店也是集團重點,朝天門火鍋和九園包子仍將保持每年新增300家門店速度持續擴張。朝天門碼頭則會以朝天門餐飲集團現有的上千家門店作為戰略大本營,解鎖更多供應鏈玩法。
周師兄的“場”領域:決定進軍全國市場 計劃5年內沖擊IPO
如果說朝天門碼頭是專攻“貨”領域,周師兄則深耕火鍋門店拓展,提升品牌全國門店戰略布局。
8月,黑蟻資本宣布投資上億元資金用于周師兄重慶火鍋品牌建設。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重慶火鍋歷史上,首次出現僅20家門店在A輪融資中,就獲得上億投資的情況。
周師兄重慶火鍋董事長周到表示,本輪融資,周師兄火鍋將主要用于直營開店和后端運營搭建,助推重慶火鍋在全國市場上能打出更精彩的品牌戰, 5年內計劃沖擊IPO。
談及此次獲得融資,周到表示,周師兄門店的運營模式,一直是堅持直營,截至2021年8月,周師兄已在重慶、上海、深圳設立22家直營門店,是重慶規模最大的直營火鍋品牌。近幾年,更是在行業內嶄露頭角,讓周師兄的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勢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是周師兄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底氣。
周到稱,獲得本輪融資,并非意味著周師兄盲目擴張,而是以此展開關于重慶火鍋內涵和外延的探索,助力重慶火鍋品類能夠走得更穩更遠。
如在門店的運營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環節,周師兄火鍋一直堅持以直營的模式運營,并引入更嚴格的HACCP認證,將更有利于精細化的食品安全管理。
為應對周師兄門店規模化路徑,據記者打探,周師兄火鍋已經從各大餐飲集團、上市餐企處集結精兵強將,在門店運營管理、產品創新、供應鏈采購、選址開發、人才培養等多維度進行升級優化,為未來拓展門店打下基礎。
聲音
重慶火鍋協會:期待本土火鍋企業成功IPO
資本重新進入重慶火鍋市場,業界又是何態度?對行業又有何啟示?
“歡迎、絕對是熱烈歡迎。”重慶火鍋協會會長何永智表示,有資本進入重慶火鍋市場肯定是好事,協會持鼓勵和支持態度。重慶火鍋需要資本市場的助力,將行業做大做強。協會期待重慶本土企業成功IPO。
何永智旗下小天鵝火鍋是重慶首批與資本接觸的企業,作為前輩,何永智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議。
何永智稱,消費者對“新”更感興趣,時下的資本會更注重企業的品質和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品牌不斷地給到消費者新意,提升產品、營銷、管理等各方面迭代速度和質量,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性。這對品牌提出了較高挑戰。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資本的雙刃劍性質。把資本化為助力,借力資本在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整合優勢,探索差異化的商業模式,為火鍋產業提檔升級做好表率作用。
鏈接
重慶火鍋與資方再續前緣
事實上,資本與重慶火鍋結緣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國的紅杉資本和海納亞洲投資2000萬美金,助力小天鵝火鍋上市。2012年,國內資本市場IPO暫停,使得小天鵝不得不終止其上市計劃。高峰時,小天鵝直營門店達120家。
2014年,聯想旗下弘毅資本希望收購小天鵝火鍋控制權,在經過幾個月“試婚”之后,弘毅和重慶小天鵝火鍋的結合以分手收場。
某資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曾經,資方大多認為重慶火鍋人想法相對傳統,財務體系不規范,企業和創始人缺乏資本基因。隨著消費類投資興起和重慶文化的強勢崛起,資本方也希望在火鍋發源地重慶找到代表性品牌。“如今,新一代的重慶火鍋人嶄露頭角,有著資本方喜歡的品質。此次重啟鏈接,對雙方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有著重要的意義。”
餐飲觀察人士劉然表示,朝天門碼頭和周師兄火鍋獲得的Pre-A輪和A輪的融資規模為億元級,大多同級別同領域項目多在千萬級。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方對這兩個重慶項目的重視程度。主要投資方黑蟻資本、高榕資本均專注消費領域,前者投資案例包括喜茶、元氣森林等,后者則有拼多多、叮咚買菜等,實力強勁。與重慶火鍋的合作,值得期待。
延伸
政府搭臺 重慶或將出現一批美食名片
重慶餐飲一直有個怪圈:有品類,無品牌。發源于重慶的美蛙,到了上海有了“哥老官”品牌,成為美蛙的代表。發源于重慶的酸菜魚,做上市的卻是九毛九,在全國有286家門店。重慶烹飪協會會長王順海對此評論,重慶人在做菜的創新上全國首屈一指,但在規模化發展、做強產業上稍顯不足。
重慶江湖菜協會秘書長雷開永表示,重慶餐飲人缺乏品牌運營思路,在管理、文化、消費熱點打造等能力尚需努力。
不過,在政府搭臺,協會助力下,這一局面正向好轉變。
來自重慶市商務委消息顯示,上半年我市餐飲收入1007.64億元,同比增長51.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為了讓經營環境持續優化,重慶實施賦能計劃,全市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餐飲收入同比增長72.8%,兩年平均增長39.1%。市商務委還編制完成《重慶市國際美食名城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出臺《重慶老字號認定管理辦法》,助力餐飲行業發展。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食品工業為主導的消費品產業發展,率先在省級政府層面出臺了《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食品工業進入加速發展軌道,2020年全市食品工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占全市消費品工業半壁江山;今年1-4月,規上食品工業同比增長20.1%。
下一步,重慶將按照市場化方向,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大力推動美食工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將會同發展意愿較強的區縣聯手重點打造一批美食工業化集聚地,重點支持大渡口區打造重慶小面產業發展示范區,帶動重慶小面產業集聚;支持江津區創建重慶火鍋食品產業創新中心,打造重慶火鍋食品特色產業帶。加強川渝兩地互動,共同挖掘兩地美食文化底蘊,共享科研資源,共同拓展市場,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組建美食工業化產業聯盟,在品牌建設、標準制定推廣、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行業自律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美食工業化發展,傾力打造區域品牌。(記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