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數碼圈知名人物王自如發布新手機、收購銀隆布局新能源乘用車……近日,格力電器(000651)的多元化轉型有了階段性的進展。而在股票回購計劃上,格力電器也發布公告稱,截至今年9月9日,公司第三期回購股份方案已實施完畢,回購累計成交金額為150億元。多元化轉型風生水起,股票回購也堪稱“大手筆”,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自去年年底創下66.79元/股的股價巔峰以來,格力電器的股價已經回落至41元左右,市值蒸發超過1500億元。
控股銀隆意欲何為?
9月11日,博主@熊貓很禿然發微博稱,新款格力手機(大松子品牌)工信部入網照曝光,該手機采用挖孔直屏,前部面板和后蓋中框均為白色;搭載驍龍870處理器,配備6.67英寸OLED屏幕,采用居中挖孔方案。工信部資料也顯示,這款正式入網的格力新機正是格力電器所屬手機品牌大松旗下的一款旗艦機型,從參數配置來看這款手機定位為中端機型,預計售價在2500元至3000元之間。
這款手機之所以引人關注,也與數碼圈知名人物王自如的入局有關。今年上半年,王自如入職格力,成為格力手機部門負責人,而這款新入網的手機,將是王自如入職格力的首部作品。外界對此感到好奇,猜想王自如能否帶領格力手機扭轉頹勢。
除了造手機,同樣有所進展的還有董明珠的造車野心。8月31日午間,格力電器披露公告,公司當日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個人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天眼查資料稱,銀隆新能源是集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制造、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
而格力前腳宣布將銀隆新能源收入囊中,雷軍后腳就公布小米汽車正式注冊,注冊資金100億元。這讓董明珠和雷軍的“新十億賭約”再次為外界所津津樂道,兩家的戰火似乎也悄然燒到了新能源車的賽道上。
格力電器與銀隆新能源早在5年前就已結緣。2016年11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否決了董明珠130億元收購銀隆的提議,認為布局造車步子邁得太大了。董明珠在當年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氣憤地表示,格力的股東“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最終,董明珠個人出資10億元,又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三人投資30億元入股銀隆。
不過,銀隆新能源的經營情況也并不讓人省心。2018年年初,銀隆新能源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超10億元;同年6月初,銀隆新能源宣布裁員44%,人數達8000人;同年7月,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與業主方發生糾紛,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公告顯示,今年1月-7月,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0.56億元,營業利潤為-9.58億元,凈利潤-7.63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銀隆新能源的主營業務是新能源客車,轉型新能源乘用車的難度并不比小米造車小。格力拿下銀隆,實則劍指儲能業務,其次做大新能源客車業務,并以此孵化格力的智能裝備、汽車空調等ToB業務。
格力美的路徑不同
與熱火朝天的多元化布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格力電器“不太爭氣”的市場表現和試圖力挽狂瀾的頻繁回購。
相較于去年年底的66.79元/股的高位,格力電器如今的市值已蒸發超過1500億元,股價已跌破高瓴當初的受讓價格。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近一年來格力電器股價變動為-17.82%,在申萬白色家電二級行業個股的市場表現中僅列第46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年初“混改”完成以來,格力電器已進行了三期回購。其中,第一期與第二期計劃規模均為30億-60億元,實際均完成60億元,其中第一期回購了1.08億股,第二期回購了1.013億股。
9月12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截至今年9月9日,公司第三期回購股份方案已實施完畢,本次回購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買入公司股份3.16億股,截至公告日占公司總股本的5.25%,回購累計成交金額為150億元。至此,三次回購均以回購上限頂格完成回購計劃。
另一家白電龍頭企業美的集團(000333)也頻繁回購。今年2月,美的集團啟動上限高達140億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并在5月10日推出第二輪不超過50億元的回購計劃。8月13日,美的集團宣布,回購方案實施完成,截至8月13日,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7197.6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2%,支付的總金額達回購方案的金額上限50億元。
無論在營業收入還是多元化轉型等方面,美的、格力之間的角逐都備受關注。8月23日,格力電器披露了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10.5億元、凈利潤94.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1.01%和48.64%。而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748億元,凈利潤達150.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5.14%和7.76%。
相比之下,美的集團的增長勢頭更為穩定,2020年也沒有出現格力電器那么大的業績滑坡;格力電器雖然同比增幅較好,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營收水平。從營收構成來看,格力電器仍然比較依賴空調產品,營收占總體比重為73.79%;而美的集團有43.96%的營收來自暖通空調,37.38%的營收來自消費電器。(記者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