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北交所上市專題培訓”為主題的活動在廣州舉行。記者了解到,廣州不僅有4家成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其發展實力更是后勁十足,數據顯示,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居全國第四,專精特新企業1600多家。
記者從廣州市金融局獲悉,接下來,將通過對于北交所上市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補貼、將北交所上市企業納入廣州資本市場培育系統等措施,進一步拓寬廣州市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穗企占4家
“北交所開市以來,股票交易活躍,市場流動性大幅改善,北交所對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帶動效果明顯。近年來,廣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持續增強,大力支持重點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并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這與新三板、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定位高度契合。”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永民表示。
從首批上市企業來看,北交所支持的創新主體覆蓋各行各業,廣州在北交所首批上市4家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來自醫藥制造、飼料加工、代理咨詢等領域。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徐秀彬表示,當前廣州正在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居全國第四,專精特新企業1600多家,廣州中小企業基數大、底子好。
面對北交所的歷史機遇和特色定位,徐秀彬表示,結合廣州市中小企業體量規模、創新能力、成長規律等實際,建立“分行業”“分梯隊”的企業上市促進機制,推動廣州市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發展。
已為600多家上市掛牌企業補貼超8億元
北交所不論是在上市門檻的設置上,還是在股票發行、交易等方面,更加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特性,也為創投機構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截至目前,我局已為600多家上市掛牌企業發放補貼資金超8億元。”徐秀彬表示,針對京滬深三大交易所“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特性,將加強與工信、科技等部門的密切聯動,研究出臺更具針對性、更富實效性的扶持政策和辦法措施,對于北交所上市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補貼等措施,幫助廣州市創新型中小企業更加精準、更加便捷地登陸北交所,進一步拓寬廣州市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記者關注到,北交所的設立為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快節奏地融資提供了制度安排。
截至目前,廣州市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8家,占廣東省比重為26%(廣東省260家),占全國比重為1.4%(全國4762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分別為243家和1326家。其中超六成屬于工業‘四基’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基礎),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所在省份細分市場首位,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載體和高質量發展主體。”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說。(記者王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