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又一次沖破了外盤大跌的壓力走高,超跌低價股成為領漲主力。截至終盤:上證指數收報3576.89點,微漲13.00點,漲幅0.36%;深證成指收報14794.25點,微跌1.49點,跌幅0.01%;中小綜指微跌0.04%;創業板綜微跌0.18%。兩市成交金額合計11461.41億元,比周二縮小6%。
證券人士指出,低價股發力是多重因素推動的結果,只要不存在退市風險,那么,投資者可耐心持股待漲。
A股無視外圍股市大跌 滬深綜合指數雙雙收紅
受新型變異病毒“奧密克戎”加速擴散這一利空打擊,隔夜歐美股市再度普跌。歐洲股市平均跌幅超過1%,而北美洲股市則是大幅下挫,加拿大綜合指數大跌2.31%,美國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道瓊斯三大指數分別重挫1.90%、1.55%、1.86%。
但受11月官方PMI指數環比大幅回升0.9個百分點至50.1這一利好刺激的中國股市卻是另一番景象。周三,上證指數僅僅低開2個點,隨后表現出了非常抗跌的韌性,至13點33分,多方更是在題材股的帶領下發起了搶盤潮直至收市,漲幅為0.36%;深證綜指緊隨其后,漲幅是0.19%,雙雙實現了12月的開門紅。
漲多跌少年味濃
低價股大放異彩
通達信統計數據顯示:當日兩市上漲個股3220只,下跌股票1250家;漲幅大于10%的非ST股80只,漲幅超過5%的股票185家;跌幅大于10%的非ST股10只,跌幅超過5%的股票73家。盤面看,“超跌低價股”成為12月開門紅的絕對主力。具體看:吉峰科技20%漲停;曾經的創業板權重股“網宿科技”拉出了上市以來的首個20%漲停;天瑞儀器更是連續3天20%漲停,創出了4年2個月來的新高。受此帶動,創業板78家小于5元的低價股中,只有6家收跌。同時,滬深主板的低價股也大面積走強,多達33家小于10元的低價股漲停。此外,低價股較為集中的ST板塊同樣掀起了漲停潮,*ST華訊、*ST金洲、*ST環球等33股漲停。整個ST板塊指數勁升1.87%,再創2019年4月以來的新高。低價股集體爆發,讓熱衷于“炒小”的散戶和游資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三大因素助低價股飆升
若無退市風險持股待漲
今年2月以來,A股市場一直上演著超跌低價股主導的結構性行情。四季度,低價股一度有所調整,但近期又出現了活躍勢頭。那么,哪些原因推動了低價股?投資者該如何操作呢?
“三大因素推升低價股,只要無退市風險即可掘金。”海通證券高級投顧張亮指出,“第一,不管是創業板為標準還是上海主板為標準,此輪結構性行情已經3年了,是二十多年來上漲時間最長的一段行情,這就決定了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應當不同程度走高,而當前仍有相當一部分低價股趴在地板上,補漲要求強烈。第二,當前國內依然是處于新科技革命的高潮階段,這也就為很多面臨困境的上市公司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機會,于是很多上市公司想方設法涉足新興產業,偏低的股價使得公司轉型相對容易,從而形成刺激點。第三,隨著退市新規的進一步嚴格化,臨近2021年年報披露之際,面臨財務退市風險或股價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也肯定會使出渾身解數保殼,至少不能輕易地被‘面值退市’直接清洗出局了,也就倒逼公司管理層拿出方案吸引資金拉抬股價。綜合分析認為,只要超跌低價股在今年沒遭到過爆炒,以及不存在退市風險的話,則都可以抓住年末的尾巴,好好享受一頓跨年度的大餐,尤其是創業板低價股,股價更具有彈性優勢,值得投資者好好挖掘并耐心持有。”
相關
破發潮后新股又香了!
11月僅3股上市首日破發
10月底,A股經歷了一場破發潮,更有投資者戲稱“中簽如中刀”,如何打新成為投資者熱切關注的話題。破發潮后,新股上市首日表現也值得投資者關注。隨著11月行情收官,記者統計了11月上市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Wind數據顯示,剔除掉北交所上市個股,11月共有32只新股在滬深兩市上市。合計看,3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99.26%,2021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75.12%,相對有所收窄。具體來看,32只新股有29股上市首日股價上漲,有華蘭股份(301093)等3只個股破發。新股上市后的后續表現也值得關注,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收盤,32只新股中有15只新股上市首日至今股價有所下跌,新點軟件、華蘭股份2股仍破發。
月平均漲幅僅高于10月
整體來看,11月新股的上市首日平均漲幅與2021年其他月份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僅高于新股頻頻破發的10月。
從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來看,Wind數據顯示,11月上市的32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為99.26%,低于2021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175.12%。單月來看,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最高的月份為7月,平均漲幅約為265.31%。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表示,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存在著過熱的問題,二級市場項目估值也被高估。按照以往的經驗,所有被資本熱追的板塊,都有一個回調過程。目前,二級市場率先回調,且回調幅度較大,一級市場反應遲于二級市場,使得現在出現部分一二級市場的倒掛。
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與10月底相比,11月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有所減少。這32只新股中,有華蘭股份、新點軟件、爭光股份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不過,11月大部分“打新一族”仍有錢可賺。Wind數據顯示,32只個股中,有13只個股上市首日股價翻倍,漲幅最高的個股為11月26日上市的金鐘股份,上漲297.28%;11月16日上市的萬祥科技次之,漲幅為205.98%;11月22日上市的正強股份為第三名,漲幅為193.18%。有8只個股漲幅在50%-100%之間,漲幅在1%-50%的個股同樣有8只。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表示,注冊制下新股的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后漲幅出現二八分化。那么投資者該如何打新?武忠言建議,應從行業發展前景、公司基本面、市盈率等方面去甄別選擇待申購的優質新股。
除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新股上市之后的走勢也值得關注。Wind數據顯示,上市首日至12月1日收盤,有15只個股股價下跌;截至12月1日收盤,上市首日破發的爭光股份漲超發行價,新點軟件、華蘭股份兩股仍破發。(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