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3月,造車新勢力銷量破萬陣營又多了一員。4月1日,零跑汽車正式發布2022年3月交付數據,當月共計交付10059輛,環比增長193%,首次突破萬輛大關,整體發展加速向前。
在迎來階段性里程碑的同時,零跑汽車的上市計劃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3月17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或將成為國內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以及杭州首個新勢力造車IPO企業,未來在港交所順利融資后,零跑將迎來發展提速的新階段。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零跑汽車選擇了技術難度最大的一條路,堅持全域自研,6年厚積薄發走向IPO,在產品、研發、渠道、運營、融資等各個方面,顯然已做足了沖刺準備。
盈利是一場耐心長跑 全域自研才是勝出的關鍵
燒錢,幾乎是所有新勢力造車企業創業發展期的共同特征。細數國內幾大頭部玩家,目前均未步入盈利階段.
招股書信息顯示,2019-2021年,零跑汽車總營收分別為 1.17億元、6.31 億元和 31.32 億元;凈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億元和28.45億元。盡管企業營收高速增長,虧損依然難以避免,不僅是零跑汽車,市場上對于國內新勢力車企尚未盈利的聲音不絕于耳。
接連的虧損與零跑汽車的技術戰略有關。零跑科技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實現“全域自研”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所有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均為自主研發制造。這種從底層開發做起的邏輯與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先生典型的工程師性格分不開。朱江明在電子和人工智能方面深耕近三十年,深諳智慧物聯產業底層邏輯。汽車領域,底層充分的自研能夠實現部件之間的快速互聯,更快地相應用戶需求,不依賴于第三方供應商,正是在這種工程師文化的推動下,公司從智能動力系統到自動駕駛系統及智能座艙系統,主要核心部件均為自研自制。
與同一時期創業的“蔚小理”相比,零跑汽車確實因此損失了部分起跑的初速度,但全域自研為其創造了后來居上的長期加速度。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零跑汽車2020年交付8050輛智能電動汽車,較2019年增長676.3%,2021年合計交付43748輛汽車,較2020年增長443.5%;從交付量而言,零跑汽車是中國領先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按2021年車輛銷量計,零跑汽車已成為全球第五大及中國第四大純電動汽車公司。
同時,由于新車型的研發投入及生產設施、銷售網絡的擴張,長期的投入給零跑科技帶來的成本效應正在逐漸顯現,零跑汽車的毛利率已經逐年改善,虧損幅度正在逐年收窄.
研發與成本雙贏
造百姓買得起的中高端智能汽車
根據招股書,2021年,零跑汽車的研發費用金額已達2020年和2019年總和,由2020年的人民幣2.9億元增加155.8%至2021年的人民幣7.4億元。
有人詬病零跑汽車的研發成本遠不及“蔚小理”,殊不知“全域自研”的長遠性還在于超強的成本管控能力。底層的平臺化開發可以使系統或部件在不同電動車型之間高度靈活復用,研發更加高效,享有顯著的成本優勢。
研發成本小,并不意味著研發實力弱。目前,零跑汽車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各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市場領先的創新及技術實力,公司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3.9%。截至2022年3月17日,零跑汽車在中國有925項注冊專利、570項專利申請、194項注冊商標及13個軟件版權。其中,公司擁有134項與電驅技術相關的專利及專利申請,其中包括32項算法專利及專利申請。C11B水冷電驅系統獲評為“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
技術實力和成本控制雙強,使其快速拓展產品能力突出。零跑汽車已經在過去三年中交付S01、T03、C11三款車型,并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于2025年底前推出八款新車型。零跑汽車主要聚焦于中國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同極具吸引力的價格能夠很好地把握市場的重大機遇。
截至2021年11月,零跑汽車公開融資額累計118.7億元,成功躋身新勢力車企獲百億融資俱樂部。如今,單月交付量成績首次突破萬臺大關的零跑汽車,成功邁入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2022年,對于零跑而言,或許是啟動全力加速趕超的重要時期。(記者 郭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