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間,*ST易見(600093)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云南監管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公告顯示,*ST易見在2015年度至2018年度報告未如實披露實際控制人,且在2015年至2020年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從調查結果來看,多年來,九天集團持續借助保理和供應鏈相關業務的名義,持續股東將上市公司的資金持續滾動的轉入囊中,同時虛增上市公司的利潤和收入。
證監會明確指出,九天集團的實控人冷天晴決策并組織實施財務造假,手段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云南證監局擬決定對*ST易見和九天控股以及各當事人進行處罰。雖然最終處罰要以證監部門后續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為準,但圍繞*ST易見的各類猜測基本已昭然若揭。
供應鏈和保理業務掩護下的財務造假
根據資料顯示,*ST易見主營業務為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及數字科技服務,其中供應鏈管理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
“高毛利的保理業務是以供應商將其對核心企業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為其提供貿易融資、應收賬款管理、信用風險控制等綜合服務。”業內人士指出,“供應鏈行業則因其具有融資性質,資金進出頻繁,資金量大,使得虛增收入、掩蓋壞賬有較大的操作空間。”
虛增保理和供應鏈業務的收入,因其操作手段隱蔽且復雜,近年來已淪為多家民營企業財務造假的慣用伎倆。2月18日,證監會通報2021年案件辦理情況時也指出,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等新業態逐漸成為造假新“馬甲”。
處罰告知書顯示,2015年至2020年,*ST易見各類虛假業年累計虛增收入高達562.51億元,累計虛增利潤2.6億元。其中,2015年至2020年,*ST易見通過虛假供應鏈貿易業務累計虛增收入高達517.45億元;2016年至2020年,*ST易見確認保理利息和服務費收入26.2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虛增收入最猖狂的時間段主要在2016-2019年年間,每年都是100多億的虛增,彼時正是民營股東九天控股集團掌控*ST易見的期間。
在此期間,甚至出現“私刻公章”,以虛構供應鏈代付款和開展虛假保理業務等名義,持續滾動將資金轉出給九天集團,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可見九天集團主導*ST易見進行了系統性的造假行為,十分大膽且行動隱秘。
早在2015年,*ST易見還身為禾嘉股份時,就因財務管理獨立性及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制度存在的問題,收到過《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公告顯示,彼時*ST易見在云南、貴州等省開設的銀行賬戶網銀密鑰在控股股東人員處保管,辦理上述外省銀行賬戶柜臺業務時,由控股股東相關人員從公司借出財務印鑒并帶回開戶地操作辦理。
不難看出,當時的九天控股并未吸取教訓,反而在財務造假的歧途上越走越遠。
告知書顯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ST易見利用之前開展過真實業務的核心企業以及有點肥科技等21家公司通過私刻其他企業的公章、虛構基礎購銷業務合同和單據、偽造代付款及保理業務合同等方式,開展虛假供應鏈代付款業務、虛假商業保理業務和虛假供應鏈預付款業務,虛增收入和利潤。此外,2015年度至2020年度,*ST易見為完成業績承諾,大量開展無商業實質的供應鏈貿易業務。
嚴監管形勢下的精準打擊
1月28日,《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8號——上市公司資金往來、對外擔保的監管要求》發布,證監會、公安部、國資委、銀保監會等部門加強監管合作,實施信息共享,共同建立監管協作機制,嚴厲查處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利用新業務、新模式實施財務造假,違反重大資產重組規則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行為,已經成為監管部門打擊重點。顯然,在監管部門不斷加強相關法規體系完善的背景下,*ST易見這類公司已無處可藏。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持續嚴厲打擊違規擔保、信披違規行為,體現了抓“關鍵少數”等特點。一方面,“追首惡”精準打擊,抓“關鍵少數”出真招實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東資金占用,背后往往隱藏著財務造假行為,監管部門全面追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從此次對九天控股的掌門人冷天晴按照法規標準實行了頂格處罰來看,未來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的“領頭羊”或都將從重判罰。
根據告知書表明,冷天晴(時任*ST易見董事長、董事、總經理)決策、組織實施財務造假,授意、指揮易見股份開展虛假業務,虛增易見股份業績,手段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采取終身市場進入措施決定,并處以530萬元罰款;時任*ST易見財務部副經理、董秘等高管均被處于50萬元到150萬元不等罰款。
對*ST易見未按規定披露年報行為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的罰款;對*ST易見披露年報虛假記載行為責令改正,給子警告,并處以1000萬元的罰款,合計對*ST易見罰款1050萬元。
據證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證監會共辦理案件609起,其中重大案件163起,涉及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行為。近期,在監管層不遺余力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大背景下,多家ST公司已瀕臨退市。
此前,*ST易見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末凈資產仍為負值,面臨財務類強制退市風險,且公司已經連續多次發布退市風險提示。目前,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是一記重錘。鑒于管理部門從嚴監管的決心,和注冊制下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局面,客觀來看,易見股份“保殼”的可能性和實操性都極低。
*ST易見此次被嚴厲處罰,是近年來證監會對“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工作方針的堅持,是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不斷推進的體現,本次處罰或許能為更多的上市企業敲響監管警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