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3日訊(記者 付靜)基于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一系列金融新政新規、北交所設立帶來的金融IT系統建設升級改造需求,贏時勝(300377.SZ)去年凈利同比大增17倍,不過今年一季度卻由盈轉虧。5月13日下午的業績會上,贏時勝因業績“變臉”、股價持續走低、遭股東減持、多起訴訟遲遲無消息披露等情況受到諸多質疑,此前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亦向其下發年報問詢函。
業績“變臉” 毛利下滑
董事長唐球在業績會上表示,一季度出現虧損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公司營收季節性影響。
據公司披露,2021年公司母公司金融IT業務年度銷售訂單金額同比增27%,不過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銷售訂單及業務交付沒達到正常水平,營收增幅水平不達預期,員工薪酬等剛性支出成本費用較營收增幅大”。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一季度公司營業成本上漲51.70%,主要系員工增加以及員工薪酬調增。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10.30億元,同比增22.93%;實現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1786.27%。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24億元,同比增13.94%;歸母凈利潤-3680.26萬元,同比下滑120.02%,由盈轉虧;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767.33萬元,同比大降1905.40%。按單季來看,贏時勝今年一季度營收環比下降33.50%,歸母凈利潤環比下降166.68%。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公司定制軟件開發和銷售、服務費營收分別同比增39.79%、8.17%,而毛利率分別同比下滑8.04、13.63個百分點?;诖?,監管部門要求公司說明前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的情況下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唐球在業績會上回應財聯社記者稱,“毛利率下滑主要是職工薪酬成本增長及毛利率低的規模類項目合同增加?!?/p>
備受監管和投資者質疑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021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27億元,主因在于公司持有的東方金信因引進投資者估值變動產生較大的公允價值增加,監管部門亦就此提出質疑。
公司財務總監廖拾秀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投資的企業東方金信進行了增資,公司對重新認定產生的損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司年報已經會計師審計并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存在會計處理問題。”此外據唐球稱,“根據東方金信與公司的正常股東層面的溝通情況了解到,東方金信正在積極準備上市中?!?/p>
公司此前的多起訴訟亦受到問詢,投資者亦做出“為什么遲遲未有消息披露,是因為管理層漠不關心還是另有原因”的發問。基于此,唐球做了詳細說明:子公司上海贏量涉及的借貸糾紛案已執行和解;孫公司上海蒲園涉及的買賣合同糾紛案、委托合同糾紛案已達成調解;子公司上海贏志泰涉及的其他合同糾紛案、保理合同糾紛案截止目前尚未審理完畢,涉案債權事項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唐球表示,“公司根據相關情況已于2020年度全額計提了上述壞賬準備,堅決、全面退出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2年3月31日,贏時勝股東恒生電子(600570.SH)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3.95%,較上年同期降33.57%。業績會上有投資者對此提出質疑:“為什么恒生入股后,馬上21年業績大漲?而恒生開始減持,22年一季度業績馬上開始變臉,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唐球對此回應稱,“(公司業績)不存在任何恒生入股和利益輸送等不符合常識邏輯的因素影響。”唐球表示,恒生電子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完全出于其自身因素考慮,關于大宗交易具體受讓方,深交所官網只對外披露了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成交數量和買賣雙方所在的營業部,并無具體受讓方信息。
另外,業績會上不少投資者針對其股價持續下跌表示不滿,其中更有投資者犀利發問:“貴公司有沒有操縱股價,坑害投資者?”截至13日收盤,公司股價年內已跌去33.71%。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