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11日晚,天鐵股份(300587)公告稱,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鹽湖資源基礎研究、鹽湖提鋰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鋰鹽研究生產領域的創新能力,深化公司鋰鹽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公司近日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所”)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就促進鹽湖資源基礎研究、鹽湖提鋰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等方面,就甲方提供資金及產業孵化平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提供科研和技術支持,雙方就鹽湖地質勘探、鹽湖提鋰等展開項目合作。
同時,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為天鐵股份在鹽湖地質勘探和鹽湖提鋰等方面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雙方針對相關成熟科研技術成果可以合作成立產業孵化平臺,包括合作形式、財務制度、管理模式等合作細節,雙方另行協商確定。協議生效日至2024年3月31日止。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牽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前,天鐵股份還發布了另一則涉及鹽湖資源綜合開發的公告。
公告顯示,7月5日,天鐵股份與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積極促成以西藏班戈錯鹽湖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為起點,在項目規劃、工藝咨詢、工程設計、采購、裝備制造、施工、項目管理以及運營維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據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要牽手研究機構探路鹽湖提鋰技術。
據悉,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局級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所設置有“鹽湖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依托該室設置有“自然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與“自然資源部青藏高原鹽湖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鄭綿平院士擔任該“重點實驗室”主任和該“鹽湖研究站”學術委員會主任。
天鐵股份主營軌道工程橡膠制品,同時涉足新能源產業。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6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21%。其中,橡膠制品收入10.92億元,鋰化物系列產品2.42億元。
早在2018年,天鐵股份收購昌吉利60%股權,正式進入鋰化物領域。2021年7月,公司收購昌吉利剩余40%股權,昌吉利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去年,昌吉利與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橋化工園建設管理辦公室簽署《投資協議書》,擬在廬江高新區龍橋化工園內投資建設年產50000噸鋰鹽、3800噸烷基鋰系列及其配套產品項目。
今年6月,天鐵股份披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此次發行對象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王美雨,發行價格為13.45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5.5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