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制造”的概念真的可行嗎?繼農業無人機公司極飛科技5月主動撤回上市申請之后,又一家主打民用無人船艇的公司——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洲智能”)在上市途中打了“退堂鼓”。據了解,云洲智能在國內民用無人船艇行業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這樣一家看起來前途無量的公司,為何在上市前臨陣退縮?
上市之路頗多波折
招股說明書顯示,云洲智能是一家無人船艇及相關服務供應商,致力于為細分行業用戶提供“無人船艇+”的水上智能化解決方案,代替人執行危險、繁復、低效的水上作業工作。經過十余年發展,云洲智能的產品與服務在城市水域應用、海洋工程、公共安全、國防工業等領域廣泛使用。根據賽迪顧問統計數據,云洲智能在國內民用無人船艇行業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相關資料顯示,云洲智能計劃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擬募集資金15.5億元,計劃用于小型無人船艇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中大型無人船艇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無人船艇研發中心升級項目、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但7月19日晚間,上交所網站顯示,云洲智能科創板IPO變更為終止狀態。上交所表示,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和保薦人撤銷保薦,根據相關規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其實,記者梳理發現,云洲智能的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此次退縮在此前已現端倪。
2021年12月,云洲智能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然而不到一個月后,其聘請的服務商——金杜律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相關上市審核就此中止。今年2月,云洲智能恢復發行上市審核。但一個多月后,云洲智能機器中介機構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盡調、回復問詢,只能向上交所申請中止審核。
6月13日,上交所恢復云洲智能發行上市審核。6月24日,云洲智能進行了上交所第一輪問詢的回復反饋,首輪問詢主要圍繞云洲智能的關聯交易、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收入、大額資金往來、核心技術水平、募投項目、成本和毛利率、期間費用、存貨、應收賬款等26個問題進行。
有業內人士猜測,云洲智能的回復并未讓上交所滿意,才最終使其做出了撤回上市申請的決定。
沖刺上市為何放棄?
記者研究發現,云洲智能多次徘徊在科創板門口仍未能進入,或跟企業的盈利狀況難看、前5大客戶過于集中以及行業市場需求小等原因有關。
招股說明書顯示,云洲智能近幾年的盈利情況難言好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9351.69萬元、-13049.68萬元、-12985.65萬元和-4744.44萬元。且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潤為-20474.26萬元,存在較大金額的累計未彌補虧損。
除了巨額虧損,云洲智能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程度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565.81萬元、2067.60萬元、13835.75萬元及8067.44萬元,占公司相應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95%、32.49%、54.78%及68.64%。
其中,2020年和2021年1-6月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50%。而行業普遍認為,客戶高度集中意味著該公司未來持續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說明書披露,云洲智能實際控制人張云飛為南方海洋實驗室的理事,也是江蘇海洋大學海洋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而問題在于,南方海洋實驗室是云洲智能2020年和2021年1-6月的前五大客戶,江蘇海洋大學則是公司2019年的前五大客戶。上交所在此前的問詢中,曾對這一現象的相關情況提出了質疑。
另外,記者還發現,報告期內,云洲智能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基本呈現逐年下跌的趨勢,2018年高達113.70%,而2021年1-6月僅為29.86%。
其實,相比上述問題,云洲智能產品的市場需求小或許才是其久久不能上市的根本原因。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20年我國民用無人船艇市場規模為3.3億元。從中可以看出,云洲智能所處的細分市場規模非常小。如果未來無人船艇行業無法持續發掘新的商業化應用,或已有應用領域市場規模增速不及預期,云洲智能也將面臨市場發展空間受限的風險。
記者曾嘗試就終止上市原因等問題采訪云洲智能,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得回復。(記者李志文實習記者曾思凡)